[发明专利]一种折叠可移动中式亭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49921.1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63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韩晨平;巩永康;马明康;何真卓;耿鸣若;甄梓童;陈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1/12 | 分类号: | E04H1/12;E04B1/343;E04B7/16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何君 |
地址: | 2211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 移动 中式 | ||
本发明涉及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折叠可移动中式亭。包括亭基和亭主体,所述的亭基包括台阶、桁架、地板和柱础,所述的亭主体包括柱、梁、屋脊、宝顶和屋面;所述的亭基和亭主体通过柱础和柱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以批量化生产的折叠可移动中式亭满足我国风景园林建筑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中式亭“建造”活动而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中式亭“拆除”活动而产生的大量的建筑垃圾通过对折叠可移动中式亭的合理调配、重复使用,提高建筑利用率。通过折叠可移动中式亭在短暂性用地的应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折叠可移动中式亭。
背景技术
中式亭是中国古典风景园林建筑中的代表性建筑。中式亭造型优美,是一种有顶无墙、供人休息的小型景观建筑物,在风景园林建设中被广泛采用。但是,传统中式亭建设周期较长、建设效率较低、建设活动容易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另外,目前虽出现简易木质中式亭,不过其品质较低且不具备折叠性,在移动前后,需要对其进行拆解、组装,耗时耗工。我国建筑市场对可以快速移动的中式亭具有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折叠可移动中式亭,使中式亭具有可变结构,以方便运输及异地使用。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折叠可移动中式亭,其特征在于:包括亭基和亭主体,所述的亭基包括台阶、桁架、地板和柱础,所述的亭主体包括柱、梁、屋脊、宝顶和屋面;所述的亭基和亭主体通过柱础和柱连接。
所述的柱础与地基使用锚杆连接固定,所述的桁架与柱础通过杆件连接固定,地板铺设在桁架上,柱与柱础使用杆件连接固定,所述的柱与梁固定连接,所述的柱与屋脊活动链接,所述的屋脊与宝顶固定连接,所述的屋脊与屋面活动连接。
所述的柱分为柱Ⅰ和柱Ⅱ,柱Ⅰ的顶部设有凸条,柱Ⅰ设有滑道,柱Ⅰ与柱Ⅱ绕柱中心节点活动连接;所述的梁分为梁Ⅰ、梁Ⅱ和梁Ⅲ,所述的梁Ⅰ和梁Ⅲ活动安装在梁Ⅱ的两侧,其中,梁Ⅰ和梁Ⅲ设置有对接块,与梁Ⅱ开端开有的拼接槽对接;所述的屋脊分为屋脊Ⅰ、屋脊Ⅱ、屋脊Ⅲ和屋脊Ⅳ,所述的屋脊Ⅲ下设有滑道,所述的柱Ⅰ的顶部的凸条嵌入屋脊Ⅲ的滑道上,所述的柱沿滑道移动。
所述的屋面由八块屋面拼接而成,分别为屋面Ⅰ、屋面Ⅱ、屋面Ⅲ、屋面Ⅳ、屋面Ⅴ、屋面Ⅵ、屋面Ⅶ和屋面Ⅷ;各所述屋面活动连接,所述的屋面通过折页与屋脊相连。
所述的宝顶分为两部分宝顶Ⅰ和宝顶Ⅱ,所述的宝顶Ⅱ中设有空腔,所述的宝顶Ⅰ滑落入宝顶Ⅱ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以批量化生产的折叠可移动中式亭满足我国风景园林建筑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中式亭“建造”活动而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中式亭“拆除”活动而产生的大量的建筑垃圾;通过对折叠可移动中式亭的合理调配、重复使用,提高建筑利用率;通过折叠可移动中式亭在短暂性用地的应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宝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柱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屋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至图13是发明的折叠过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99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