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布式能源负荷预测及装机匹配系统及匹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48699.3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5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珍;赵大周;阮炯明;周宇昊;林达;王世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张狄峰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机 匹配 模块连接 分布式能源系统 分布式能源 负荷预测 匹配系统 修正模块 综合负荷 冷负荷 系统运行效率 运行效率 冷热电 供能 分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能源负荷预测及装机匹配系统及匹配方法。目前,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装机匹配存在供能侧和用能侧不匹配、系统运行效率低等问题。本发明中A类负荷模块、B类负荷模块、C类负荷模块和D类负荷模块均与综合设计修正模块连接,综合设计修正模块与综合负荷模块连接,综合负荷模块分别与一号装机方案模块、二号装机方案模块和三号装机方案模块连接,一号装机方案模块、二号装机方案模块和三号装机方案模块均与装机方案总模块连接。通过进行综合热/冷负荷分析得到设计负荷,在综合热/冷负荷基础上,形成若干装机比选方案,通过比选形成最终的装机方案,满足用户的冷热电等用能需求,提高了分布式能源系统总体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布式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能源负荷预测及装机匹配系统及匹配方法。
背景技术
分布式能源系统能够在负荷中心就近实现能源供应,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70%以上,是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分布式能源系统依据热(冷)负荷进行装机匹配,但是设计中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热(冷)负荷的计算简单采用指标法,没有对供热对象变化做进一步的特性分析,实际负荷和预测负荷相差较大;另一方面,装机匹配方案未根据实际负荷的特点进行比选,导致供能侧和用能侧不匹配,系统运行效率低,综合效益受影响,如申请号为201710389292.6的中国专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分布式能源负荷预测及装机匹配系统及匹配方法,提高分布式能源系统总体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布式能源负荷预测及装机匹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A类负荷模块、B类负荷模块、C类负荷模块、D类负荷模块、综合设计修正模块、综合负荷模块、一号装机方案模块、二号装机方案模块、三号装机方案模块和装机方案总模块;所述A类负荷模块、B类负荷模块、C类负荷模块和D类负荷模块均与综合设计修正模块连接,所述综合设计修正模块与综合负荷模块连接,所述综合负荷模块分别与一号装机方案模块、二号装机方案模块和三号装机方案模块连接,所述一号装机方案模块、二号装机方案模块和三号装机方案模块均与装机方案总模块连接。通过对A类负荷模块、B类负荷模块、C类负荷模块和D类负荷模块中的数据进行修正得到综合负荷,从而得到多种装机方案,对其进行比选找出最佳的装机方案。
进一步而言,所述装机方案总模块包括动力设备、调峰设备、余热利用设备、储能设备和用户端;所述动力设备与余热利用设备连接,所述余热利用设备与用户端连接;所述调峰设备与用户端连接;所述储能设备分别与余热利用设备和用户端连接。
一种如上所述的分布式能源负荷预测及装机匹配系统的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方法如下:
第一步,收集分布式能源系统范围内的基础热/冷负荷值,包括负荷的波动特征和负荷量;
第二步,按照负荷的波动特性,将负荷分为A类负荷、B类负荷、C类负荷和D类负荷,将上述A、B、C、D四类负荷值分别录入到A类负荷模块、B类负荷模块、C类负荷模块和D类负荷模块中;
第三步,考虑负荷的时间性和季节性波动特性,在综合设计修正模块中对上述A、B、C、D四类负荷值进行修正,得到综合热/冷负荷T0,并录入到综合负荷模块中;
T0=LAξA+ LBξB + LCξC + LDξ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86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