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输液滴速自动监测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548524.2 | 申请日: | 2018-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8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明星;尹湛华;田亚娟;朱海洋;张智军;蓝乙林;黄楚珊;王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 | 
| 代理公司: | 韶关市雷门专利事务所 44226 | 代理人: | 周胜明 | 
| 地址: | 512126 广东省韶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装置 滴速 输液 自动监测控制 滴斗 打开控制装置 检查控制装置 输液速度调节 液晶显示器 电源开关 红外收发 呼叫按钮 建立链接 控制步骤 控制接口 输液总量 速度调节 塑料滑轮 通信连接 红外管 输液管 锂电池 滑轮 点亮 对管 时长 手机 旋钮 遮挡 电量 病床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液滴速自动监测控制方法,其控制步骤是:步骤1:关闭输液管自带的塑料滑轮速度调节滑轮,将控制装置安装在输液管滴斗位置,确保红外收发对管至于滴斗液面上方5‑10mm位置,避免红外管被遮挡;步骤2:确认控制装置内部锂电池电量充足,打开控制装置电源开关,检查控制装置液晶显示器中滴速显示是否为零,通信连接标志是否点亮;步骤3:打开手机对应的App软件与控制装置建立链接,显示实时滴速、输液时长、输液总量信息;步骤4:将同呼器插入现有的病床呼叫按钮或控制接口中;步骤5:由最小值到最大值调节输液速度调节旋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输液滴速自动监测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儿童、老年人、危重病人输液治疗时,通常需要专人看护输液瓶的进度,实时监测其是否为空,一旦发现其为空看护人员应第一时间关闭输液控制阀并呼叫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处置。现如今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人民每天生活在各种资讯中,手机成了形影不离、必不可少的生活工作交流的重要工具,而看护人员可能因在接听电话、摆弄手机而疏忽了其原本的看护职责,导致输液瓶空也没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导致病人血液回流,酿成不堪后果。随着电子通信及时的发展,如果通过电子通信自动化技术和手段实现输液滴速监测控制受到人们关注。
中国专利CN201379853“自动输液滴数调节器”包括气阀、气泵等装置;中国专利CN206381454U“一种点滴输液控制装置”由压力传感器、语音报警器、震动按摩贴等组成,通过流量传感器分析现有滴速监测控制;中国专利CN106139317A“一种智能输液控制系统”,由监控PC终端、音频输入输出模块、视频输出模块、液位检测模块、体温检测模块等组成。分析国内现有类似专利,他们其存在如下方面的不足:
(1)模块多、功放全、实用性低。同类置主要针对的医院,大量堆积模块,或需要增加专门的附件或装置,体积庞大。
(2)功能多、操作繁杂,且使用时还需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使用人员要求高,而且还需进行专业级的长时间培训。
(3)成本高、造价高,不利于推广应用;
(4)需要外接220V交流电源作为工作电源,安全性能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输液滴速自动监测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通过自动检测滴液速度来判断输液状态,当判断到输液结束时产生报警信号,提醒监视人员注意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输液结束后还将自动关闭滴速电子调节阀,对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风险具有积极作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液滴速自动监测控制方法,其控制步骤是:
步骤1:关闭输液管自带的塑料滑轮速度调节滑轮,将控制装置安装在输液管滴斗位置,确保红外收发对管至于滴斗液面上方5-10mm位置,避免红外管被遮挡,将控制装置顶部通过吊绳吊挂在输液架挂钩上,以便托起控制装置避免因其过重而到导致输液管脱落;
步骤2:确认控制装置内部锂电池电量充足,打开控制装置电源开关,检查控制装置液晶显示器中滴速显示是否为零,通信连接标志是否点亮,如需连接手机App,还应使能通信功能,方法是长按控制装置上的App键,直到该标志被点亮;
步骤3:打开手机对应的App软件与控制装置建立链接,此时所述的手机App软件上应该显示实时滴速、输液时长、输液总量信息;
步骤4:在带有病床呼叫装置的住院部使用时,将同呼器插入现有的病床呼叫按钮或控制接口中;
步骤5:由最小值到最大值调节输液速度调节旋钮,所述的控制装置自带的液晶显示器会显示输液滴速,如果打开了手机App则亦要同步显示,当将滴速调为零时,所述的控制装置会产生声光报警提示,手机App弹出报警窗口,并强烈震动手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85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