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填料及其组成的生物填料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48256.4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13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竹孝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C02F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李大刚 |
地址: | 3133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填料 及其 组成 料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填料及其组成的生物填料器,生物填料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得:聚乙烯醇4‑8份,聚丙烯6‑12份,活性炭1‑3份,润滑剂2‑3份,硫酸钙1‑2份,硫酸镁0.05‑0.5份,氯化钙1‑2份。生物填料器包括底盘,底盘的中央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生物填料,生物填料包括中空框架状的球体;底盘上位于凹槽的周边设有若干引流槽,引流槽的底面设有与凹槽连通的导流槽,导流槽内设有伸出到生物填料内部的导流管,底盘的上方设有与底盘相匹配的上盖。本发明既具有提高内部微生物活性、延长微生物寿命、提高微生物净水能力的特点,又具有加快微生物的生长和挂膜速度,增加挂膜数量,增强微生物膜与填料之间的附着力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填料,特别是一种生物填料及其组成的生物填料器。
背景技术
微生物膜是由微生物群体及其包被的细胞外多聚物和基质网组成,它们彼此黏附或者黏附到载体的表面,形成一层微生物膜,常用于对污水的处理、废气吸收处理等环保方面。生物填料分为组合填料、立体弹性填料、多孔悬浮球填料、活性生物填料等,是微生物赖以栖息的场所,是生物膜的载体,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稳定环境,其丰富的内表面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的表面和内部空间,使反应器尽可能保持较多的微生物量,同时也有截留悬浮物的作用。一般来说填料的表面越粗糙、孔隙率越大、比表面积越大,附着的微生物量越多,可承受的有机负荷也相对较高,有利生物膜的形成和生长。但是对于高粗糙度的生物填料,在形成生物膜后,内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由于外层的生物膜的阻挡,常常处于营养物质浓度不足、氧气不足的环境下,影响了生物填料内部微生物的活性,内部微生物活性不足,导致微生物寿命短,严重影响了生物填料对污水的处理能力的发挥,净水能力低;对于低粗糙度的生物填料,虽然能够增加内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的活性,但是由于比面积小,亲水性能和生物亲和性能较差,导致微生物整体的生长受到限制,挂膜速度慢,挂膜数量少,与填料之间的附着力不足。因此,现有的高粗糙度的生物填料,存在内部微生物活性不足、寿命短、净水能力不足的问题,现有的低粗糙度的生物填料,存在挂膜速度慢,挂膜数量少,与填料之间的附着力不足、净水能力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填料及其组成的生物填料器。本发明既具有提高内部微生物活性、延长微生物寿命、提高微生物净水能力的特点,又具有加快微生物的生长和挂膜速度,增加挂膜数量,增强微生物膜与填料之间的附着力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制得:
聚乙烯醇4-8份,聚丙烯6-12份,活性炭1-3份,润滑剂2-3份,硫酸钙1-2份,硫酸镁0.05-0.5份,氯化钙1-2份。
本发明还包括设置有上述生物填料的生物填料器,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中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包括中空框架状的球体,所述球体的表面设有沿着球体轴向分布的若干环形条,相邻环形条之间设有若干连接条,上下连接条之间交错分布,所述球体的内部中央设有贯通球体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部通过加强筋分别与连接条和环形条连接;所述底盘上位于凹槽的周边设有若干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底面设有与凹槽连通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内设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引流槽连通,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伸入生物填料的内部,所述底盘的上方设有与底盘相匹配的上盖。
前述的生物填料器中,所述上盖和底盘卡接,所述上盖上设有分别与凹槽相匹配的开孔以及与引流槽相匹配的引流孔,所述生物填料的底端位于凹槽内,所述生物填料的顶端穿过开孔,所述引流孔内设有密封盖。
前述的生物填料器中,所述引流槽的上端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穿过引流孔,所述连接环的外环面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密封盖的内环面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密封盖与连接环螺纹连接。
前述的生物填料器中,所述引流槽呈漏斗状。
前述的生物填料器中,所述导流槽呈倾斜状,所述导流槽的下端与凹槽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竹孝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竹孝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82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