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触控结构及其触控显示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47779.7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4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石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桐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2F1/1333;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顾天乐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反膜层 显示设备 遮光层 透明导电层 触控结构 触摸功能 显示模组 可视区 触控 贴合 玻璃板 层叠设置 入射光线 四周边缘 盖板 多层 与非 反射 触摸 侧面 配合 | ||
一种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的触控结构及其触控显示模组,设置有:盖板,包括层叠设置的触摸玻璃板和减反膜层,减反膜层内侧面四周贴合有遮光层;触摸功能片,包括透明导电层和设置在透明导电层上至少一侧的减反膜层;所述遮光层与触摸功能片贴合。本发明通过设置多层减反膜层,降低显示设备息屏时对入射光线的反射,配合显示设备四周边缘处的遮光层,实现息屏时可视区与非可视区的一体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显示设备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新型触控结构及其触控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通常包括依次层叠的玻璃盖板、触控感应模组及显示模组(未示出),相邻的两部件之间通过粘结层进行粘结。
一般地,玻璃盖板在内侧面非可视区设有油墨层,使得可视区和非可视区的反射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在息屏状态下,可视区的反射较大,其视觉效果比非可视区要亮得多,导致可视区与非可视区的显示效果不一样,达不到浑然一体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触控结构及其触控显示模组,通过增设减反膜层降低入射光的反射,实现息屏状态下可视区与非可视区一体式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结构,其设置有:
盖板,包括层叠设置的触摸玻璃板和减反膜层,减反膜层内侧面四周贴合有遮光层;
触摸功能片,包括透明导电层和设置在透明导电层上至少一侧的减反膜层;
所述遮光层与触摸功能片贴合。
所述遮光层为黑色油墨或BM(black matrix,黑色矩阵)材料。
所述透明导电层为透明金属导电层、透明金属氧化物导电层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透明导电层的两侧表面均设有减反膜层。
所述减反膜层的材质为SiOx、SiNx、SiNxOy、AlOx、Nb2O5、MgF2、TiO2中的任意一种,采用真空镀膜工艺制备。
所述触摸功能片设置在底层基板上;优选地,所述底层基板的材质为玻璃。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包括上述触控结构及与该触控结构贴合的液晶屏。
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多层减反膜层,降低显示设备息屏时对入射光线的反射,配合显示设备四周边缘处的遮光层,实现息屏状态下可视区与非可视区一体式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触摸玻璃板1、遮光层2、第一减反膜层3、第二减反膜层4、第三减反膜层5、透明导电层6、底层基板7、盖板11、触摸功能片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新型触控结构,设置有:
盖板11,包括层叠设置的触摸玻璃板1和第一减反膜层3,第一减反膜层3内侧面四周贴合有遮光层2;
触摸功能片12,包括透明导电6层和设置在透明导电层6上至少一侧的减反膜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桐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桐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77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