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常温酮肼自交联丙烯酸树脂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46454.7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46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袁腾;梁斌;肖亚亮;李小平;杨卓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蓝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18 | 分类号: | C08F220/18;C08F220/14;C08F212/08;C08F228/02;C08F210/14;C08F220/58;C09J13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裘晖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常温 交联 丙烯酸 树脂 乳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常温酮肼自交联丙烯酸树脂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质量份数计,将30~45份水、1~2份引发剂以及0.1~0.5份pH缓冲剂混合均匀,加入预乳液的10~15wt%,升温至75~80℃,反应30~40min,再将剩余的预乳液滴加到体系中,升温至80~85℃,保温反应1~2小时,得到丙烯酸乳液;调节乳液体系pH为7~9,加入1~10份己二酸二酰肼,搅拌10~20min,得到常温酮肼自交联丙烯酸树脂乳液。本发明的常温酮肼自交联丙烯酸树脂乳液既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且撕膜不粘手,完全满足水性可剥胶的应用性能要求,可用于水性可剥胶领域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常温酮肼自交联丙烯酸树脂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水性可剥胶具有较强的耐水性、耐油性、耐腐性和绝缘性,将其喷涂在物体表面后,即形成一层可剥薄膜,达到防脏、防锈、防酸碱、防擦伤及一撕即新的思想状态,且撕下薄膜的过程中不会对保护机体表面造成损害,撕膜不粘手,从而广泛应用于包装工程中。由于水性可剥胶常采用喷涂工艺进行施工,这就要求可剥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低的粘度,以满足施工要求。目前制备水性聚合物的常用方法有乳液聚合法和溶液聚合法,溶液聚合法制备的是水性聚合物的水分散体,无需使用乳化剂,从而获得的涂膜具有较高的透明性,但是为了提高水分散体的稳定性,需要使用一定量的有机助溶剂。乳液聚合法制备的是水性聚合物的乳液,需要使用乳化剂,所得到的涂膜透明性会低于溶液聚合法制备的涂膜,但是乳液聚合温度低于溶液聚合,能耗低,所得到的乳液不含有机溶剂,且乳液粘度小、稳定性好。而在用在包装工程保护用的水性可剥胶对透明度并无很高的要求,因此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的常温自交联乳液可以极好的应用于水性可剥胶领域中。
要使撕膜不粘手,则涂膜在固化过程中必须具有较高的交联度,固化膜具有较高的玻璃化温度,从而使撕膜具有较高的分子量,才能够使撕膜不粘手且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为提高交联度,达到室温固化快速交联固化的效果,本发明在水性丙烯酸树脂中引入DAAM/ADH常温自交联体系。传统的丙烯酸乳液涂膜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分子量,从而可以作为涂料或油墨的成膜物质,而当引入DAAM/ADH常温自交联体系后,在固化成膜过程中,固化膜的分子量成倍数增大,从而可以使固化膜的分子量较传统丙烯酸酯类涂料的分子量增大数倍。而要使对基材具有低的附着力,则基体树脂中尽可能少含有羟基和羧基,从而降低附着力。但是水性丙烯酸树脂又必须含有大量的亲水基团羧基才能保证其亲水性,因此传统的水性丙烯酸树脂都具有较高的附着力。因此,为降低附着力同时保持水性丙烯酸酯的亲水性,本发明采用磺酸盐型单体合成对基材极低附着力的水性丙烯酸树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常温酮肼自交联丙烯酸树脂乳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方法制备的常温酮肼自交联丙烯酸树脂乳液。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常温酮肼自交联丙烯酸树脂乳液在水性可剥胶领域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一种常温酮肼自交联丙烯酸树脂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质量份数计,将30~45份水、1~2份引发剂以及0.1~0.5份pH缓冲剂混合均匀,加入预乳液的10~15wt%,升温至75~80℃,反应30~40min,再将剩余的预乳液滴加到体系中,升温至80~85℃,保温反应1~2小时,得到丙烯酸乳液;调节乳液体系pH为7~9,加入1~10份己二酸二酰肼,搅拌10~20min,得到常温酮肼自交联丙烯酸树脂乳液。
所述的预乳液的配方如下,按质量份数计:水30~100份;硬单体20~40份;软单体50~70份;磺酸盐单体5~15份;双丙酮丙烯酰胺1~10份;乳化剂1~5份;引发剂1~10份;链转移剂1~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蓝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南农业大学;广东蓝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64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