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河床水生态修复的生物酶载体及敷设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46222.1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3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林静;彭立新;谷理明;皮军;李伟奇;李赫龙;雷志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碧园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百川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科友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41 | 代理人: | 周小年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酶载体 敷设 碎石层 生态修复 网状骨架 河床水 生物酶 河床 高分子聚合物纤维 承载 底栖动物 河床坡度 纳米丝状 生存空间 树脂材料 模块化 碎石 生态系统 微生物 分段 粗糙 铺设 河流 支撑 | ||
1.一种用于河床水生态修复的生物酶载体,包括承载生物酶的生物酶载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酶载体(3)包括高分子聚合物纤维树脂材料的网状骨架(1),绑缚在网状骨架(1)上的用于承载生物酶的纳米丝状载体(2),所述的生物酶载体(3)由敷设在河床上的第一碎石层(4)支撑,在所述的生物酶载体(3)上还分段敷设有第二碎石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床水生态修复的生物酶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状骨架(1)的网格尺寸为: m×n,所述的纳米丝状载体(2) 绑缚在所述的网状骨架(1)的网丝交接处,m和n的范围在5-20c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河床水生态修复的生物酶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丝状载体(2)为以纳米纤维编绞而成的丝状材料,纳米纤维的长度为10-20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河床水生态修复的生物酶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丝状载体(2)为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原料加入碳纳米纤维,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编绞而成的丝状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床水生态修复的生物酶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碎石层(4) 厚度为10~20cm,碎石粒径为3~5cm;所述的第二碎石层(5) 分段间隔为3~5m,层厚为5~10cm,碎石粒径为5~10cm。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床水生态修复的生物酶载体的敷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采用强度较高的聚乙烯材料构建网状树脂骨架(1);
步骤1.2、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编绞而成纳米丝状载体(2),在后期编绞过程中加入碳纳米纤维;
步骤1.3、在河床上敷设厚度为10~20cm,碎石粒径为3~5cm的第一碎石层(4);
步骤2、将纳米丝状载体(2) 绑缚到网状树脂骨架(1)上形成生物酶载体(3);
步骤3、将生物酶载体(3)浸泡在生物酶试剂中,直到其中的纳米丝状载体(2)吸附生物酶至饱和;
步骤4、将生物酶载体(3)敷设在第一碎石层(4)上;
步骤5、在生物酶载体(3)上分段敷设第二碎石层(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敷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酶由微生物发酵而成的发酵液,所述的发酵液为包括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磷酸酶、硝酸还原酶、脲酶、纤维素酶、漆酶组成的复合酶产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敷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绑缚纳米丝状载体(2)的位置为网状树脂骨架(1)网丝的交接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敷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浸泡时间为24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敷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第二碎石层(5)的粒径为5~10mm,铺设厚度为5~10cm,分段间隔为3~5m,碎石层5铺设长度为3~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碧园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百川检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碧园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百川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622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净化絮凝剂
- 下一篇:一种高效生物挂膜滤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