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曝气头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44418.7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7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张荣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荣斌 |
主分类号: | C02F3/20 | 分类号: | C02F3/20;C02F3/1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胡川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曝气头 橡胶膜 安装底板 海绵层 球面 球面形 曝气 弹性橡胶膜 高压气体 节能环保 空气喷射 密封连接 曝气空气 送气机构 圆周边部 高效性 曝气孔 曝气口 污水处理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曝气头,它包括安装底板、橡胶膜和海绵层;所述橡胶膜为球面形弹性橡胶膜,其圆周边部与安装底板密封连接,并形成曝气空气腔;所述安装底板上设有与送气机构连接的曝气口,用于高压气体的进入;所述橡胶膜上开设有若干曝气孔,用于空气喷射曝气;在所述橡胶膜的球面外侧上还设置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也为与橡胶膜的球面相应设置的球面形;通过设计一种曝气头,解决了现有曝气头曝气效果不佳,曝气头使用成本高,不利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性的问题,其结构简单,节能环保,使用和制作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曝气头。
背景技术
SBR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尤其适用于间歇排放和流量变化较大的场合;生物处理法根据参与作用的微生物的需氧情况,可分为好氧法和厌氧法两大类。一般情况,好氧法比较适用于较低浓度污水,如乙烯厂污水;而厌氧法较适用于处理污泥和较高浓度的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法可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在污水处理生化系统的曝气池中,充氧效率与好氧微生物生长量成正相关性,溶解氧的供给量要根据好氧微生物的数量、生理特性、基质性质及浓度来综合考虑,这样,活性污泥才能处在最佳的降解有机物的状态。
曝气池中溶解氧维持在3~4mg/L为宜,若供氧不足,活性污泥性能差,导致废水处理效果下降,为保证有充足的供氧,必须依靠一种设备来完成,例如曝气器,曝气器是给排水曝气充氧的必备设备,按使用方法可分为表面曝气器和水下曝气器,水下曝气器主要有微孔曝气器和射流曝气器,而现有的曝气器的曝气头的结构单一,曝气效率不佳,当曝气头损坏后,更换或维修造成的使用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曝气头,通过设计一种曝气头,解决了现有曝气头曝气效果不佳,曝气头使用成本高,不利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性的问题,其结构简单,节能环保,使用和制作成本低。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曝气头,它包括安装底板、橡胶膜和海绵层;所述橡胶膜为球面形弹性橡胶膜,其圆周边部与安装底板密封连接,并形成曝气空气腔;所述安装底板上设有与送气机构连接的曝气口,用于高压气体的进入;所述橡胶膜上开设有若干曝气孔,用于空气喷射曝气;在所述橡胶膜的球面外侧上还设置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也为与橡胶膜的球面相应设置的球面形。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曝气头能够在送风机构的作用下通过橡胶膜上曝气孔结合海绵层上的若干微小孔洞使得曝气气体能够产生若干微型气泡与污水进行充分的混合充氧,而由于橡胶膜是具有弹性性质的,因此在充气后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恢复力对气压进行加压处理,使得进气效率以及后期产生的气泡的冲击力都大大提高,球面结构的橡胶膜和海绵层使得曝气面积大,进一步的保证了曝气头的曝气效率,其结构简单,使用性能好。
本发明的曝气头,所述橡胶膜的球面外侧与海绵层的球面内侧之间设有网面一;所述网面一由若干网线穿插交错成面,并沿橡胶膜的球面外侧铺设;所述网面一的边部固定连接在安装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网面一所属球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橡胶膜所属球形在自然状态下的直径,小于海绵层所述球形的直径;构成所述网面一的网线为非弹性的柔性网线。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膜的边部通过若干连接件与安装底板密封连接;所述连接件上的柱形表面上设有环形卡槽,所述网面一的网线卡接在卡槽内并压紧固定安装;所述连接件的中部设有螺纹孔,橡胶面与安装底板通过螺栓与螺纹孔的配合安装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的内壁上均设有防滑螺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荣斌,未经张荣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44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