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的控制器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43767.7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8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方彬鹏;梁玉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现代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 |
代理公司: | 浙江纳祺律师事务所 33257 | 代理人: | 陈翔 |
地址: | 3256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电路 输出电路 耦接 自动转换开关 控制器电路 内电源电路 电路 外部电源 电源 安全隐患 电路耦接 电源检测 对比电路 工作电源 获取目标 检测结果 使用寿命 整流电路 主备电源 用电器 输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的控制器电路,包括板内电源电路、检测电路和输出电路,所述检测电路与外部电源和板内电源电路均耦接,以获取目标电源和工作电源,还与输出电路耦接,实现主备电源的切换。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保护电路、与保护电路耦接的整流电路以及与保护电路和输出电路均耦接的对比电路,所述保护电路与外部电源连接。设置的检测电路对该电源检测,检测结果正常时在进行输出,可以保护用电器的使用寿命,也可以保护电源,可以减少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换开关电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的控制器电路。
背景技术
工厂或者一些用电量较大的设施中,除了直接从电网获取电能也会通过备用电源来进行供电,这样就需要自动转换开关来进行主备电源的切换,现有的自动转换开关一般是接入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后通过其内部的转换电路来进行主备电源的转换,但是其不具备主电源的电压安全检测,这样就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主电源安全监测的可以降低安全隐患的自动转换开关的控制器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的控制器电路,包括板内电源电路、检测电路和输出电路,所述检测电路与外部电源和板内电源电路均耦接,以获取目标电源和工作电源,还与输出电路耦接,以输出正常的目标电源,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保护电路、与保护电路耦接的整流电路以及与保护电路和输出电路均耦接的对比电路,所述保护电路与外部电源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比电路还耦接有光耦,所述光耦的发光二极管与对比电路耦接,所述光耦的光敏开关与输出电路和板内电源电路均耦接,所述输出电路内具有开关元件,当对比电路检测到外部电源正常时,板内电源电路传输板内电源给输出电路,所述开关元件控制目标电源切换至主电源或备用电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比电路包括电压检测芯片,所述整流电路包括第一整流芯片,所述保护电路包括压敏电阻VR1,所述第一整流芯片的具有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耦接有电阻R7后耦接至压敏电阻VR1的一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耦接有电阻R9后耦接至压敏电阻VR1的另一端,所述压敏电阻VR1还耦接至外部电源,所述第一整流芯片还具有输出端,所述电压检测芯片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整流芯片的输出端耦接至电压检测芯片的输入端,所述电压检测芯片的输出端耦接至光耦的发光二极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压检测芯片的输入端为正极电源引脚,所述第一整流芯片的输出端具有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所述第一整流芯片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之间还并联有电容EC2,所述电容EC2的两端还并联有串联的电阻R5和电阻R8,所述电阻R8的两端并联有电容C3,所述电容C3耦接至电阻R5和电阻R8连接的节点的一端耦接至电压检测芯片的正极电源引脚,另一端耦接至电压检测芯片的接地引脚,所述电压检测芯片的输出端与接地引脚之间还耦接有电容C4,所述电压检测芯片的输出端还耦接至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电压检测芯片的接地端还耦接至发光二级管的负极,所述光敏开关的输入端耦接至板内电源电路,所述光敏开关的输出端耦接至输出电路,所述电压检测芯片内设置有电压阈值,当电压检测芯片检测到的电压达到该电压阈值时,其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压检测芯片的输出端与第一整流芯片的正极输出端之间还耦接有上拉电路,所述上拉电路包括电阻R4,所述电阻R4的一端耦接至电压检测芯片的输出端,另一端耦接至第一整流芯片的正极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现代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现代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37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