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兼具逃生与防火功能的隧道通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43568.6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1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汪洋;郑国平;庄一舟;杨成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李百玲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送风道 排风道 隧道通风系统 防火板 逃生 防火功能 隧道 行车道 高压水雾 逃生通道 隔板 竖井 间隔布置 隧道顶部 系统设置 轴流风机 排风口 送风口 隧道轴 连通 火灾 安全 帮助 保证 | ||
一种兼具逃生与防火功能的隧道通风系统,包括设置在隧道顶部的送风道和排风道,所述送风道与排风道之间设有隔板且两者均与竖井连接,所述送风道和排风道与隧道行车道之间设有防火板,所述送风道底部的防火板上开有送风口,所述排风道底部的防火板上开有排风口,所述隧道通风系统还包括用于连通隧道行车道与送风道的逃生通道和高压水雾系统,所述逃生通道设置在靠近送风道一侧,且沿隧道轴向间隔布置;所述高压水雾系统设置在防火板上;所述送风道与排风道内均设置有轴流风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具逃生与防火功能的隧道通风系统,能够在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帮助隧道内人员迅速逃生并有效保证其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通风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兼具逃生与防火功能的隧道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公路隧道通风系统的设计工况与实际运营工况相比往往差异巨大。一方面,驾驶员的素质仍然有待提高,且这种提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加之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一时难以根除,因此,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问题尤为严重。另一方面,公路隧道由于空间封闭,隧道内车辆和人员密集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等灾害事故,极易出现火灾时排烟与散热效果差、烟雾浓度大、人员疏散和救援困难等问题,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隧道火灾往往伴着高温、烟气窒息、能见度下降,同时隧道的封闭式结构使的外部救援很难在短时间内到达现场展开施救工作,导致逃生困难。因此,隧道火灾事故往往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物质财产损失,破坏隧道的结构设施并使交通长时间中断,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巨大,间接经济损失难以估计。调查结果显示,火灾事故中70%以上的伤亡是由烟气造成的,火灾烟气具有高温性、遮光性和毒害性,因此对公路隧道发生火灾时的烟气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在任何灾害面前,人的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因此建立合理的防灾系统和有效的逃生设施在隧道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具逃生与防火功能的隧道通风系统,能够在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帮助隧道内人员迅速逃生并有效保证其安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兼具逃生与防火功能的隧道通风系统,包括设置在隧道顶部的送风道和排风道,所述送风道与排风道之间设有隔板且两者均与竖井连接,所述送风道和排风道与隧道行车道之间设有防火板,所述送风道底部的防火板上开有送风口,所述排风道底部的防火板上开有排风口,所述隧道通风系统还包括用于连通隧道行车道与送风道的逃生通道和用于灭火的高压水雾系统,所述逃生通道设置在靠近送风道一侧,且沿隧道轴向间隔布置,所述逃生通道与隧道行车道连接处设有安全出口,在安全出口处设置有逃生门;所述高压水雾系统设置在防火板上;所述送风道与排风道内均设置有轴流风机。
进一步,所述隧道通风系统沿隧道轴向划分为四个通风区段,每个通风区段内的送风道、排风道内各安装至少一台轴流风机。
再进一步,所述送风口和排风口均设置有多个,多个送风口和多个排风口分别沿着沿隧道轴向间隔布置。
再进一步,所述送风道在靠近隔板一侧设有可让人通过的疏散通道,且在送风口靠近隔板一侧设有栅栏。
更进一步,所述逃生通道为坡度10%的坡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充分利用了隧道自身的通风系统结构,成本低,且兼具逃生与防火的功能,能够在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帮助隧道内人员迅速逃生并有效保证其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隧道通风结构及其通风方案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隧道疏散通道的断面示意图。
图3为隧道及其逃生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通风部分VS4处发生火灾工况下的灭火通风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35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