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固定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43040.9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49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胡勋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博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板 新能源汽车 高压线束 固定支架 安装板 刻度线 转动 夹板 带动螺杆 第一滑块 电机转动 高度需求 回位弹簧 气缸驱动 活塞杆 上移动 转动座 伸缩 移动 滑轨 铰接 气缸 电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固定支架,包括气缸、第一支撑板、电机、刻度线、夹板和回位弹簧,利用气缸驱动活塞杆伸缩从而带动L型支架位置的移动,从而进一步推动第二支撑板沿与第一转动座铰接的一端转动,从而实现了对第一支撑板倾斜角度的调节,满足不同情况下对第一支撑板不同倾斜角度的需求,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通过设置刻度线用于方便使用者精准掌握L型支架移动的距离,从而进一步方便使用者对第二支撑板的倾斜角度进行精准调节,利用电机转动进而带动螺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轨上移动,从而实现了对安装板高度的调节,从而满足不同情况下对安装板不同的高度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支架,具体是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进,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各式各样的新能源汽车已经陆续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目前,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油汽车相比新增了许多电器件,大大增加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电路系统复杂度。其中高压线束、交直流充电线束、低压线束在新能源汽车的整车上纵横交错,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线束可能左右前后晃动,长时间的晃动会让线束与汽车内部零件摩擦损伤导致接触不良、无信号、性能缺失等问题的发生;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固定支架安装过于繁琐,而且高压线束固定支架有些地方的高压线束会与线束支架摩擦导致损伤高压线束绝缘层,从而导致高压线束接触不良以及动力电能的传输不稳定,同时现有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固定支架无法实现了对不同尺寸的高压线束进行固定的目的,同时现有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固定支架的减震性能较差,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过大容易对高压线束造成一定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固定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固定支架,包括气缸、第一转动座、L型支架、第一限位板、电机、固定板、第一滑块、第一滑轨、螺杆、第二限位板、连接杆、第一支撑板、第一限位块、第二滑轨、第二夹紧装置、第一夹紧装置、第二转动座、第二支撑板、安装板和通孔,所述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设置有螺杆,螺杆的一端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在第二限位板顶部,所述螺杆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第一限位板顶部,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螺杆竖向贯穿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上开设有用于与螺杆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所述第一滑块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座,所述第一转动座上通过转轴与第二支撑板顶端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一侧通过连接杆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不与连接杆连接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座,所述第二转动座上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L型支架的一端,所述L型支架的另一端贯穿安装板且固定安装在气缸活塞杆的端部,所述气缸固定安装在安装板顶部,所述安装板顶部开设有用于L型支架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板不与连接杆连接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滑轨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夹紧装置和第二夹紧装置,所述第一夹紧装置包括横板、第二滑块、第一缓冲装置、夹板和第二缓冲装置,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二滑轨上,所述第二滑块上开设有用于与螺栓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通过螺栓在螺纹通孔内旋转挤压第二滑轨,从而实现了第二滑块在第二滑轨上位置的固定,所述第二滑块一侧固定安装有横板,所述横板底部正下方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为弧形板,所述夹板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缓冲装置和第二缓冲装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为电控双向伺服电机。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板顶部位于通孔一侧的位置标记有刻度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博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博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30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索环
- 下一篇:一种汽车库存在线融资管理用车载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