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深度相机的拍照引导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43016.5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3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邓想全;许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G06K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孟学英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脸图像 拍照 分布特征 脸部器官 脸型特征 深度相机 三维 处理模块 引导系统 预设 存储器 重构 存储 采集 反馈 | ||
本发明提供基于深度相机的拍照引导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深度相机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并将所述人脸图像反馈给处理模块;处理模块,获取所述人脸图像,重构所述用户的三维人脸图像;处理所述三维人脸图像,获取所述用户的脸型特征和/或脸部器官的分布特征;根据所述脸型特征和/或脸部器官的分布特征从预设拍照引导技巧中选择拍照引导技巧;存储器,用于存储包括但不限于:所述三维人脸图像、所述用户的脸型特征和/或脸部器官的分布特征、所述预设拍照引导技巧。通过获取更精准、全面的用户人脸图像,从而给出用户更准确的拍照引导技巧引导用户拍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的拍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深度相机的拍照引导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智能移动终端所搭载的相机,其像素和成像质量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部分手机所搭载的前置/后置相机,其像素高达1200万,性能完全可以媲美专业的数码相机。基于移动终端强大的功能以及出色的拍照性能,智能移动终端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普通相机,成为用户记录生活、捕捉美好瞬间的第一选择。
然而,现有智能移动终端所搭载的相机及其拍照系统,功能相对单一,一般需要用户自主判断/选择拍照角度或拍照方式完成对焦拍照,对用户的拍照技术具有强烈的依赖性。此外,被拍摄者在镜头下容易出现紧张情绪(比如,表情、姿势僵硬等),如果用户由于技术粗糙,未能对被拍摄者表情、姿势加以正确的引导,就更加难以拍出让人满意的照片。
获取被拍照者的脸部特征信息,再通过对脸部特征信息处理为拍照者提供角度、姿势的建议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因为对脸部特征信息获取不全面,处理信息丢失导致无法全面、准确的获取拍照者的脸部特征信息,然后通过训练模型或者参考模型对拍照者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处理,给出拍照者建议,这种建议是不够精准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深度相机的拍照引导系统及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基于深度相机的拍照引导系统,包括:深度相机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并将所述人脸图像反馈给处理模块;处理模块,获取所述人脸图像,重构所述用户的三维人脸图像;处理所述三维人脸图像,获取所述用户的脸型特征和/或脸部器官的分布特征;根据所述脸型特征和/或脸部器官的分布特征从预设拍照引导技巧中选择拍照引导技巧;存储器,用于存储包括但不限于:所述三维人脸图像、所述用户的脸型特征和/或脸部器官的分布特征、所述预设拍照引导技巧。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通过特征标记算法标记所述用户的面部器官以及额头、颧骨、脸颊、下巴的特征位置,以进一步计算用户人脸的长、宽比值;脸部器官的位置、尺寸以及比例,确定用户的脸型特征和/或脸部器官的分布特征;所述拍照引导技巧包括但不限于根据所述脸型特征和/或脸部器官分布特征,提供拍照角度、拍照动作、拍照姿势;所述深度相机模块包括深度相机和RGB相机、RGBD相机、深度相机和IR相机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深度相机的拍照引导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深度相机模块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并反馈给处理模块;S2:所述处理模块接收所述人脸图像,重构用户的三维人脸图像;对特征位置或器官进行特征点标记;S3:所述处理模块计算用户所述特征点之间的距离及所述特征点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S4: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特征点之间的距离及所述特征点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区分、确定用户的脸型;S5:所述处理模块基于所述用户的脸型提供拍照引导技巧。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用户的脸型包括但不限于:圆形脸、长形脸、椭圆脸、方形脸和梨形脸;所述特征位置或器官包括但不仅限于:左/右鬓角或额角位置、左/右颧骨位置、左/右脸颊位置、额头/下巴位置;所述特征点之间的距离包括但不限于:人脸额头宽度、颧骨宽度、脸颊宽度以及额度到下巴长度;所述特征点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包括但不限于:左/右鬓角特征点之间的距离与左/右颧骨特征点之间距离的比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30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像构图线生成方法、系统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人机聚焦控制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