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融合物理签名的持久性聚类分割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542723.2 | 申请日: | 2018-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58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文;苏明辉;韩燮;况立群;韩慧妍;曹山海;潘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T7/12 | 分类号: | G06T7/12;G06T7/168 |
| 代理公司: | 太原申立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5 | 代理人: | 程园园 |
| 地址: | 03005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融合 物理 签名 持久性 分割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图形学与拓扑学领域,具体提出了一种多融合物理签名的持久性聚类分割方法,主要解决了现有分割方法存在运行时间长、分割结果不稳定、鲁棒性较差的缺点。本发明首先选定所需物理签名,计算融合后的三类物理签名函数,进而利用持久性聚类产生持久性图,最后选定阈值合并,产生分割结果。该分割方法适用于任何三维网格模型,分割结果良好,且分割速度有了较大提升,对于三维网格模型的逆向工程、医学成像、模型变形和局部匹配等领域有着显著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图形学与拓扑学领域,具体提出了一种多融合物理签名的持久性聚类分割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对网格模型的特征描述及多种三维网格模型的分割。
背景技术
三维网格分割是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几何处理中的基本操作,在网格特征点的描述中,大都利用各种曲率或法向量夹角等概念作为分水岭函数,而曲率与法向量夹角所显示的特征通常不够健壮,相反,随着热核签名、波核签名、基于热扩散的局部二进制描述符、尺度不变热核签名等研究的逐渐深入,其应用在三维模型的分割、匹配等领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物理签名本身具有的等距不变性、稳定性的优势也逐渐凸显,可以克服传统几何特征的受噪声、姿态变换等的影响,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
三维网格分割方法众多,如:基于弱凸分割的方法通用性不广,每次分割结果都有所差异;基于Mean-Shift的分割方法,分割结果局限性较大,仅适用于分支形状特征不紧凑的物体;基于一致性分割的方法对于大型模型的分割表现良好,但不适用于较小型模型;基于机器学习的分割方法,尽管分割效果较好但线下耗时过多,导致整体系统略显臃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融合物理签名的持久性聚类分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定待分割网格模型基于热核HKS、波核WKS、热映射HMS、尺度不变热核SI-HKS,四类物理签名的三类融合描述符;
步骤2,计算步骤1所提出三类融合描述符的拉普拉斯算子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分别求得网格模型各网格点的三类融合描述符数值;
步骤3,建立基于步骤1的三类融合描述符的形状表征标量场,采用爬山算法分别对三类所得融合描述符数值进行爬山运算,获得标量场中融合签名函数的数值大小排序;
步骤4,计算基于步骤3所得数值排序标量场的持久同源性,产生持久性图,并在持久性图中总结网格模型各网格点的持久性;
步骤5,根据步骤4所得持久性图,给定持久性阈值,将持久性图中的点分类为显著特征或拓扑噪声,将对应的拓扑噪声合并到显著特征中,产生稳定的分割,即完成了多融合物理签名的持久性聚类分割。
综合步骤1到步骤5中,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融合物理签名的持久性聚类分割方法,它将持久性聚类并入到网格分割的框架中,物理签名与持久性聚类的组合会产生等距不变的网格划分,该分割方法提高了本发明的分割速度、分割结果较为稳定、适用性较广,得到了较好的网格分割结果。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设定待分割网格模型基于热核HKS、波核WKS、热映射HMS、尺度不变热核SI-HKS四类物理签名的三类融合描述符,三类融合描述符分别为:基于波核签名与热映射签名的融合描述符FFS1、基于对波核与热核签名的和进行与乘积的融合描述符FFS2、基于波核签名与尺度不变的热核签名的融合描述符FFS3,三类融合描述符的定义由步骤1.1到1.3完成:
1.1、基于波核签名与热映射签名的融合描述符FFS1,其特点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低频对于HMS的影响,减少了对网格表面的扰动性,增强了融合函数的鲁棒性。FFS1定义如下:
其中,λk和φ分别代表拉普拉斯矩阵的第k个特征值和特征函数,fE表示能量分布,t表示时间,E表示动能,n代表网格中点的个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27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