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埋式生态滤床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42041.1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0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孙维铭;虞晓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龙盛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胡拥军;糜婧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质区 填充 生态滤床 基质层 出水口 地埋式 防渗层 瓜子片 进水口 床体 连通 火山岩 体内 污水流动方向 陶粒 地平面 绿化带 停车位 粗砂 埋式 埋设 流出 占用 污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埋式生态滤床,包括设于地平面下方的床体、基质层和防渗层,床体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基质层填充于床体内,基质层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划分为第一基质区、第二基质区、第三基质区和第四基质区,第一基质区连通进水口,第四基质区连通出水口,第一基质区填充有瓜子片,第二基质区填充有粗砂与瓜子片,第三基质区填充有陶粒,第四基质区填充有火山岩,防渗层用于防止污水从床体内流出。本发明的地埋式生态滤床埋设于停车位或绿化带下方,不占用地面面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的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埋式生态滤床。
背景技术
生态滤床净水系统是由微生态修复技术发展起来的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由人工建造、监督控制,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与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相比,生态滤床净水系统无论在地点的选择、负荷量的承载上,还是在可控性和对污水的处理能力上,都大大超过了自然湿地生态系统。
常规的人工湿地系统建设在地面上,占地面积大,如无法与景观融合,视觉上不美观,无法大力推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埋式生态滤床,埋设于停车位或绿化带下方,不占用地面面积。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地埋式生态滤床,包括设于地平面下方的床体、基质层和防渗层,所述床体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基质层填充于所述床体内,所述基质层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划分为第一基质区、第二基质区、第三基质区和第四基质区,所述第一基质区连通进水口,所述第四基质区连通出水口,所述第一基质区填充有瓜子片,所述第二基质区填充有粗砂与瓜子片,所述第三基质区填充有陶粒,所述第四基质区填充有火山岩,所述防渗层用于防止污水从所述床体内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质区、第二基质区、第三基质区和第四基质区的相邻两个基质区之间设有透水挡墙,所述透水挡墙上布有多个透水孔。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透水孔在所述透水挡墙上规则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床体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所述进水口靠近所述床体的顶壁设置,所述出水口靠近所述床体的底壁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床体的顶壁是透气顶板,所述透气顶板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基质区、第二基质区、第三基质区和第四基质区的多个透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防渗层位于所述床体的侧壁和底壁上并位于所述基质层与所述床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床体底部下方设有用于支撑床体的底板。
进一步地,所述防渗层为黄土层、高密度聚乙稀层或土工布层。
进一步地,所述瓜子片的平均直径为1㎝~1.5㎝,所述粗砂的平均直径为0.2㎝~0.4㎝,所述陶粒的平均直径为1㎝~2㎝,所述火山岩的平均直径为2㎝~3㎝。
进一步地,所述基质层还包括有助于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原生动物。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地埋式生态滤床埋设于停车位或绿化带下方,不占用地面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地埋式生态滤床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透水挡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透气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地埋式生态滤床净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龙盛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龙盛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20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环境治理用生态浮岛
- 下一篇:一种生物滤解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