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800M射频一致性发射机杂散测试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41196.3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8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吴赛;王映霖;王智慧;丁慧霞;汪洋;李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15 | 分类号: | H04B17/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胡秋立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射机 带宽 射频 杂散 测试方法及装置 测试配置 测试通路 测试信号 待测终端 预设规则 测频 频点 一致性测量 被测终端 分立器件 射频线缆 外接设备 相关参数 返回 频谱仪 搭接 综测 测量 终端 测试 小区 配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800M射频一致性发射机杂散测试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按照预设规则将待测终端与射频一致性测量装置以及外接设备通过射频线缆进行连接,形成测试通路;对综测仪的小区相关参数按预设规则进行配置,并设置初始待测频点以及初始待测带宽;并通过所述测试通路下发测试配置至待测终端;接收被测终端按照测试配置返回的测试信号;通过频谱仪对返回测试信号的测量确认该频点及带宽下的测试结果;依次修改待测频点及待测带宽,获得不同频点及不同带宽下的测试结果;所述方法及装置避免了分立器件搭接耗费的人力和工时,极大的提高了效率,同时也避免了频繁操作带来的误差,提高了终端进行的发射机杂散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1800M射频一致性发射机杂散测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移动通信技术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基站的集成度越来越高、频段覆盖范围从GSM,、UMTS、LTE到MassiveMIMO不断扩展、基站的发射功率范围也逐步扩大。第五代移动通讯系统(Fifth Generation,5G)的基站天线数目更是比前几代有数十倍的增加。
LTE1800M专网频段不同与公网,传统的通信设备测试环境不能兼容,尤其是针对射频一致性的发射机杂散测试,在进行发射机杂散测试时,需在范围更广的多个频点以及多个带宽的测试环境下进行多次测量,使用传统的分类器件进行搭建测试时,需要进行多次器件连接和设置,搭建测试结构复杂;通过人手动测试使得各单次测量间的测量误差较大、人力成本较高;这使得在传统的分类器件搭建的人工测试在进行发射机杂散测试时,无法满足精确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在频段覆盖范围扩大的情况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发射机杂散测试时,过多的测量次数使得测量误差较大、人力成本较高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800M射频一致性发射机杂散测试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及装置通过设置的高集成度的测试装置,实现发射机杂散测试的自动化;所述一种1800M射频一致性发射机杂散测试方法包括:
按照预设规则将待测终端与射频一致性测量装置以及外接设备通过射频线缆进行连接,形成测试通路;所述外接设备包括综测仪以及频谱仪;
对综测仪的小区相关参数按预设规则进行配置,并设置初始待测频点以及初始待测带宽;并通过所述测试通路下发测试配置至待测终端;
接收被测终端按照测试配置返回的测试信号;
通过频谱仪对返回测试信号的测量确认该频点及带宽下的测试结果;
依次修改待测频点及待测带宽,获得不同频点及不同带宽下的测试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按照预设规则将待测终端与射频一致性测量装置以及外接设备通过射频线缆进行连接,包括:
所述综测仪的输出接口与所述待测终端的输入接口经射频一致性测量装置内部直接导通;所述待测终端的输出接口在射频一致性测量装置内部经过信号耦合与综测仪的输入接口耦合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按照预设规则将待测终端与射频一致性测量装置以及外接设备通过射频线缆进行连接,包括:所述待测终端输出在射频一致性测量装置内部经过信号耦合以及滤波后与频谱仪的输入端相连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射频一致性测量装置包括测试箱以及扩展箱;通过所述测试箱内部的信号耦合模块对所述待测终端的输出信号进行信号耦合;通过所述扩展箱内部的带阻滤波模块对所述已信号耦合的输出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所述扩展箱与所述测试箱按照预设规则通过射频线缆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使用测试控制器与所述综测仪、频谱仪以及所述射频一致性测量装置进行通信连接;所述测试控制器控制所述综测仪进行小区相关参数的配置,并设置初始待测频点以及初始待测带宽;所述测试控制器读取所述频谱仪测量的测试结果;所述测试控制器调整待测频点以及待测带宽的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11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