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包拆解线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40537.5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6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许开华;张宇平;周继锋;潘骅;刘忠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林美(武汉)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格林美(无锡)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格林美(天津)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西格林美资源循环有限公司;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地址: | 4314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拆解 电池包 拆解线 抽液机构 上料机构 输送支线 载板 流水线 主线 拆解效率 传输方向 依次布置 冷却液 减小 转运 抽取 分类 检测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拆解线,包括:输送主线,多个载板、上料机构、抽液机构、多个拆解机构、多个检测机构以及多条输送支线;载板布置于输送主线上,上料机构、抽液机构以及拆解机构沿输送主线传输方向依次布置,检测机构与拆解机构一一对应布置,每个拆解机构旁布置有三条输送支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电池包拆解线能够在一条流水线上实现拆解一个电池包的所有工序,即抽取冷却液,多级拆解以及检测分类等,无需在多个流水线上转运,不仅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拆解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拆解线。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环保问题逐渐出现,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汽车中的动力电池该如何处理的问题,现在采取的主要办法是对于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
在现有的电池回收行业中,一般采取多级拆解的方式来拆解电池包。一个电池包需要经历多道拆解流水线才能被拆解完毕,在这一过程中,电池包及其拆解产物需要从一条拆解流水线转运到下一条拆解流水线上。这一转运过程不仅增大了工人的工作量,还降低了拆解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电池包拆解线,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拆解流水线一体化程度不高,在拆解过程中需要多次转运,造成工人劳动强度较大,拆解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拆解线,该电池包拆解线包括:
输送主线,多个载板、上料机构、抽液机构、多个拆解机构、多个检测机构以及多条输送支线;载板布置于输送主线上,上料机构、抽液机构以及拆解机构沿输送主线传输方向依次布置,检测机构与拆解机构一一对应布置,每个拆解机构旁布置有三条输送支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电池包拆解线能够在一条流水线上实现拆解一个电池包的所有工序,即抽取冷却液,多级拆解以及检测分类等,无需在多个流水线上转运,不仅减小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拆解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池包拆解线的总布置图;
图2是图1中上料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运料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横移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抽液机构和倾斜机构的俯视图;
图6是图1中抽液机构和倾斜机构的侧视图;
图7是图1中拆解机构、检测机构以及输送支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冷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池包拆解线的布置图。
电池包拆解线包括:输送主线1、载板2、上料机构3、抽液机构4、倾斜机构5、拆解机构6、检测机构7、输送支线8以及冷却机构9。
输送主线1为辊轮传送带,其包括沿辊轮传送带输送方向等间距布置的多个辊轮11、包裹辊轮11的框架12以及带动辊轮同步转动的主电机。载板2放置于辊轮11上,沿输送主线1的传输方向依次布置有上料机构3、抽液机构4、倾斜机构5以及多个拆解机构6,抽液机构4与倾斜机构5配合布置,并且每个拆解机构6配合设置有一个检测机构7,同时每个拆解机构6旁设置有三条输送支线8,用于输送不同的拆解产物。冷却机构9沿输送主线1布置于输送主线的上方,当电池包在拆解过程中出现温度异常上升时,及时对其降温,避免自燃自爆的现象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林美(武汉)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格林美(无锡)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格林美(天津)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西格林美资源循环有限公司;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格林美(武汉)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格林美(无锡)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格林美(天津)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西格林美资源循环有限公司;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405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包自动化拆解系统
- 下一篇:一种磷酸锰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回收利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