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源生长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39915.8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50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朱博;邹建国;张中成;崔朝贺;张艳玲;刘君;徐贺;隋原;邹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利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65/42 | 分类号: | A01N65/42;A01N65/12;A01N65/08;A01P21/00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李外 |
地址: | 130426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量份 生长调节剂 种植物 制备 调节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 农业技术领域 协同增效作用 单一产品 化学合成 外界因素 青蒿 透骨草 无残留 降解 藜芦 体内 污染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源生长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解决现有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效果差且多为化学合成的单一产品的问题。该调节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下列原料制成:藜芦草25‑35重量份,青蒿40‑50重量份,透骨草20‑30重量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植物源生长调节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调节剂充分利用了植物体内多种活性有效组分的协同增效作用,使作物在显著提高产量的同时,也提高质量和品质,产品在使用之后,易降解,无残留污染,对保护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源生长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有机合成、微量分析、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以及现代农林园艺栽培等多种科学技术综合发展的产物。20世纪20~30年代,发现植物体内存在微量的天然植物激素如乙烯、3-吲哚乙酸和赤霉素等,具有控制生长发育的作用。到40年代,开始人工合成类似物的研究,陆续开发出2,4-D、胺鲜酯(DA-6),氯吡脲,复硝酚钠,α-萘乙酸、抑芽丹等,逐渐推广使用,形成农药的一个类别。30多年来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越来越多,但由于应用技术比较复杂,其发展不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迅速,应用规模也较小。但从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来看,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80年代已有加速发展的趋势。中国从50年代起开始生产和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对目标植物而言,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外源的非营养性化学物质,通常可在植物体内传导至作用部位,以很低的浓度就能促进或抑制其生命过程的某些环节,使之向符合人类的需要发展。每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有特定的用途,而且应用技术要求相当严格,只有在特定的施用条件(包括外界因素)下才能对目标植物产生特定的功效。往往改变浓度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例如在低浓度下有促进作用,而在高浓度下则变成抑制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很多用途,因品种和目标植物而不同。例如:控制萌芽和休眠;促进生根;促进细胞伸长及分裂;控制侧芽或分蘖;控制株型(矮壮防倒伏);控制开花或雌雄性别,诱导无子果实;疏花疏果,控制落果;控制果的形或成熟期;增强抗逆性(抗病、抗旱、抗盐分、抗冻);增强吸收肥料能力;增加糖分或改变酸度;改进香味和色泽;促进胶乳或树脂分泌;脱叶或催估(便于机械采收);保鲜等。
由于传统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难以达到最佳。如气候条件、施药时间、用药量、施药方法、施药部位以及作物本身的吸收、运转、整合和代谢等都将影响到其作用效果。且市面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多为化学合成的单一有激素的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效果差且多为化学合成的单一产品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植物源生长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植物源生长调节剂,该调节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下列原料制成:
藜芦草 25-35重量份
青蒿 40-50重量份
透骨草 20-30重量份。
优选的是,所述的调节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下列原料制成:
藜芦草 30重量份
青蒿 45重量份
透骨草 25重量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植物源生长调节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一:分别将透骨草、青蒿和藜芦草烘干后,粉碎,过筛,得到透骨草药粉、青蒿药粉和藜芦草药粉;
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透骨草药粉、青蒿药粉和藜芦草药粉分别加入反应釜中在溶剂中浸泡,然后进行超声波萃取,得到透骨草提取物、青蒿提取物和藜芦草提取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利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吉林省利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99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