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免疫原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538359.2 | 申请日: | 2018-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24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 发明(设计)人: | 易维京;赵忠颢;李伯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元汇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07K16/26;C07K16/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大渡口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免疫原 组合 制备 方法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免疫原组合物,它包括如下组分:多肽与载体的偶联物和所述的多肽,还提供了制备这种免疫原组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多肽与载体的偶联物和所述的多肽按照质量比为:1:5‑5:1混合后,质量比优选为1:1,加入生理盐水将免疫原组合物的混合物稀释到2倍最终浓度,得稀释混合液,再加入与稀释混合液等体积的所述的免疫佐剂稀释至最终浓度,制备得到免疫原组合物;本发明还提供了采用这种免疫原组合物得到的单克隆抗体,最后得出,使用本发明中的免疫原组合物对动物进行免疫,免疫后的动物的血清效价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大大的增加了单克隆抗体中杂交瘤细胞的阳性率,减少了人力以及物力资源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物免疫领域,具体涉及制备单克隆抗体领域。
背景技术
杂交瘤技术自1975年建立以来,在现代医学检验,治疗等领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该技术是通过在体外把小鼠骨髓瘤细胞和浆细胞进行融合,筛选出分泌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该细胞同时具有骨髓瘤细胞的永生性和浆细胞持续分泌特定抗体的能力,能在体外进行培养并生产抗体。尽管多年来杂交瘤制备技术不断发展,但传统的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仍旧繁琐。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筛选通量较大,每块96孔板对应取细胞上清进行ELISA筛查,再进行细胞的多轮克隆化和扩大培养。工作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由产生阳性杂交瘤的多少决定,而阳性杂交瘤的产生依赖于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的多少。若前期筛查过程阳性杂交瘤细胞过少,会造成以下几点影响:①为了选出更多的阳性杂交瘤,需要增加更多的铺板板数及融合次数,导致浪费过多的培养耗材及试剂,特别是胎牛血清等高成本试剂;②更多的铺板板数和融合次数以及冗长的ELISA筛查过程导致更多的人力物力消耗;③拖长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周期;所以增加浆细胞的产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传统的免疫方式均采用佐剂与抗原混合后进行小鼠免疫,促进淋巴细胞的活化,募集及相互接触,达到增强免疫效果,提高机体免疫应答的抗体滴度,常用的佐剂有弗氏佐剂,RIBI 佐剂,氢氧化铝佐剂等,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传统的免疫方式中采用的免疫原并不能满足所有抗原的免疫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所以开发一种新的免疫原来提高抗体的滴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免疫原组合物,所述的组合物包含如下组分:多肽与载体结合所形成的偶联物和所述的多肽。
进一步的,所述的多肽与载体结合所形成的偶联物和所述的多肽的质量比为:1:5-5:1。
进一步的,所述的多肽与载体结合所形成的偶联物和所述的多肽的质量比为1:1。
进一步的,所述的载体为蛋白质、多肽聚合物和大分子聚合物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载体为蛋白质。
进一步的,所述的免疫原组合物还包括溶剂与免疫佐剂,所述免疫佐剂的体积等于所述偶联物、所述多肽以及所述溶剂这三种物质体积之和。
进一步的,所述溶剂为生理盐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诉免疫原组合物的方法,其方法如下:将多肽与载体结合所形成的偶联物和所述的多肽按照质量比为:1:5-5:1混合后,质量比优选为1:1,加入生理盐水将免疫原组合物的混合物稀释到2倍最终浓度,得稀释混合液,再加入与稀释混合液等体积的所述的免疫佐剂稀释至最终浓度,制备得到免疫原组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采用所述免疫原组合物对动物进行免疫的方法,这种方法中包括了向动物注射所述免疫原组合物这一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免疫原组合物在制备单克隆抗体中的用途。
进一步的,所述的单克隆抗体为抗NT-proBNP单克隆抗体。
进一步的,得到所述抗NT-ptoBNP单克隆抗体,采用的免疫原组合物为NT-proBNP-肽和NT-proBNP-肽与载体结合所形成的偶联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元汇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元汇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83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