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四氟乙烯保鲜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37803.9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4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邓赛明;吴晓明;邱剑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德清科赛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18 | 分类号: | C08L27/18;C08L53/00;C08J5/18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方惠琴 |
地址: | 313200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四氟乙烯 保鲜膜 嵌段共聚物 制备 静态接触角 质量百分比 安全系数 部分突出 加热条件 食品接触 自洁功能 防雾性 膜表面 疏水性 自由能 细菌 申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四氟乙烯保鲜膜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计,该聚四氟乙烯保鲜膜由80‑99%的聚四氟乙烯和1‑25%的PP‑b‑PMMA嵌段共聚物组成。本申请采用聚四氟乙烯和PP‑b‑PMMA嵌段共聚物制备保鲜膜,该保鲜膜能耐430℃高温,在普通的加热条件下安全系数高;PP‑b‑PMMA嵌段共聚物具有极好的疏水性,PP‑b‑PMMA嵌段共聚物能够部分突出在聚四氟乙烯保鲜膜表面,使聚四氟乙烯保鲜膜的静态接触角达到175°,膜表面自由能低,不仅与食品接触不发生任何反应,具有优良的防雾性,而且具有自洁功能,使聚四氟乙烯保鲜膜易于清理,不会滋生细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四氟乙烯保鲜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保鲜膜是一种塑料包装制品,用于延长食品高新鲜度的保持期,最大限度的防止食品的腐败变质。保鲜膜可用于微波炉食品加热、冰箱食物保存、生鲜及熟食包装等场合,在家庭生活、超市卖场、宾馆饭店及工业生产的食品包装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现有的保鲜膜通常以乙烯或氯乙烯为母料通过聚合反应制成,但聚乙烯、聚氯乙烯等保鲜膜制品不能耐受100℃以上高温,在100℃以上高温下加热时会释放有毒物质;并且聚乙烯、聚氯乙烯等普通保鲜膜一般采用流延法或吹膜法制备,对原料及设备有较高的要求;此外,聚乙烯、聚氯乙烯等保鲜膜制品的表面疏水性不够,使用中容易滋生细菌且不易清理。
聚四氟乙烯材料的综合性能优异,可用于制备保鲜膜。如申请号为CN201510854280.7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饭菜用保鲜膜,按质量份数计,该饭菜用保鲜膜由以下原料组成:超细碳酸钙粉末50-60份、聚四氟乙烯80-100份、壳聚糖3-6份、邻苯二甲酸二辛脂10-12份、甘油8-12份、环氧大豆油3-8份、松香树脂3-6份、硬脂酸钙1.8-3.2份、吐温15-20份、硬脂酸锌0.5-1.8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0-20份、稳定剂5-10份、液体硅胶0.1-0.2份、硬质酰胺0.15-0.28份、甜杏仁油1.2-3.2份、防雾剂0.5-1.2份、玉米醇溶蛋白15-22份、超细麦饭石5-18份、石蜡0.2-0.8份、玻璃纤维20-30份、抗静电剂0.5-1.5份、改性珍珠陶土10-15份、抗氧化剂2-8份。
上述保鲜膜中虽然使用了聚四氟乙烯为主要组分,但原料组成过于复杂,保鲜膜的性能如何不明确。与其他材料相比,聚四氟乙烯的疏水性虽然较好,但仍旧有限;上述与聚四氟乙烯混用的组分对进一步改善聚四氟乙烯的疏水性并无帮助。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疏水性和耐高温性的聚四氟乙烯保鲜膜。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聚四氟乙烯保鲜膜,按质量百分比计,由80-99%的聚四氟乙烯和1-25%的PP-b-PMMA嵌段共聚物组成。
本申请采用聚四氟乙烯和PP-b-PMMA嵌段共聚物制备保鲜膜,该保鲜膜能耐430℃高温,在普通的加热条件下安全系数高。
PP-b-PMMA嵌段共聚物具有极好的疏水性,PP-b-PMMA嵌段共聚物能够部分突出在聚四氟乙烯保鲜膜表面,使聚四氟乙烯保鲜膜的静态接触角达到175°,膜表面自由能低,不仅与食品接触不发生任何反应,具有优良的防雾性,而且具有自洁功能,使聚四氟乙烯保鲜膜易于清理,不会滋生细菌。
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的聚四氟乙烯保鲜膜由90-94%的聚四氟乙烯和6-10%的PP-b-PMMA嵌段共聚物组成。
在上述的聚四氟乙烯保鲜膜中,所述的PP-b-PMMA嵌段共聚物的平均分子量为100000-2000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德清科赛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德清科赛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78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