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判断电缆敷设弯曲半径大小的工具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36987.7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7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曾滔胜;陈广兴;李文华;谭祖雁;曹意;梁熠;欧阳会胜;冯报端;朱伟健;陈绍滨;苏一杰;陈凯伦;黄远大;许敏珊;张芷菲;仇永健;林伟枫;李炳添;梁满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1B5/213 | 分类号: | G01B5/213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刘瑶云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敷设 副杆 主杆 垂直设置 电缆弯曲 滑动连接 电缆 测量 直观 建设 | ||
本发明涉及电缆建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判断电缆敷设弯曲半径大小的工具。适用于判断电缆敷设弯曲半径大小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杆和副杆,所述的副杆中部与主杆滑动连接,所述的副杆和主杆垂直设置。能够直观地测量电缆弯曲半径,确保弯曲半径符合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建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判断电缆敷设弯曲半径大小的工具。
背景技术
电力公司对配网工程建设电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尽可能地在配电网络中使用电缆作为主要的电力传输工具。因此在工程建设阶段中电缆敷设是重要过程,现阶段在电缆敷设易出现不合格、转角弯曲半径没有达到要求的现象,若电缆弯曲半径超过最小弯曲半径要求,会造成电缆绝缘层及线芯不可挽回的破坏,从而使绝缘强度降低,同时不利于电缆长时间的使用,为运行带来安全隐患。(最小弯曲半径:材料不发生破坏的情况下所能弯曲的最小值),目前的电缆敷设未使用相关工具对电缆半径进行测量,易导致电缆弯曲半径小于最小弯曲半径,敷设合格率低,造成电缆不可逆的损坏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判断电缆敷设弯曲半径大小的工具,能够直观地测量电缆弯曲半径,确保弯曲半径符合标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判断电缆敷设弯曲半径大小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杆和副杆,所述的副杆中部与主杆滑动连接,所述的副杆和主杆垂直设置。
本装置通过调节副杆与主杆的位置,使副杆两端与主杆端部形成测量圆弧,使用时将主杆端部置于电缆转角弧心,观察电缆与副杆的交叉点,判断电缆弯曲半径是否符合标准。能够为电缆的转角敷设提供了直观的测量方法,有效确保弯曲半径符合标准,使用简单、判断迅速、轻便携带,不易损坏,并可产品化生产。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杆上设有刻度。通过刻度设置能够精准地控制副杆的位置,使测量更加精确。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杆端部为尖端。通过尖端能够使主杆更好地固定在固定在电缆转角的弧心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副杆两端为尖端。这样更加方便观察电缆和副杆的交叉点,使判断更加直观准确。
进一步的,所述的副杆通过滑块与主杆连接,所述的滑块与主杆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滑块侧面设有固定螺丝。通过扭紧固定螺丝,能过将滑块固定在主杆上,使主杆不会由于重力作用上下滑动,在需要调节副杆位置的时候,松开固定螺丝,滑块即可滑动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的副杆中部与主杆滑动连接。副杆相对于主杆两端对称,在判断电缆弯曲半径的时候,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出电缆的弯曲直径是否符合标准。
进一步的,所述的副杆长度为480-520mm,优选为500mm。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杆的长度为580-620mm,优选为6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为电缆的转角敷设提供了直观的测量,有效确保弯曲半径符合标准,使用简单、判断迅速、轻便携带,不易损坏,并可产品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判断电缆敷设弯曲半径大小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杆1和副杆2,副杆2中部与主杆1滑动连接,副杆2和主杆1垂直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69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