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新能源的MVR节能环保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535413.8 | 申请日: | 2018-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29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 发明(设计)人: | 周封;郝婷;刘小可;周至柔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周封 |
| 主分类号: | C02F1/14 | 分类号: | C02F1/14;C02F1/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新能源 mvr 节能 环保 污水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太阳能的MVR污水处理系统,属于节能环保技术领域。采用分离子系统和余热回收子系统实现两级预热/冷却方式,结合太阳能子系统预热,以及浓缩、干燥子系统中的蒸汽压缩回收利用,最大化回收利用了余热,有效降低了成本。浓缩和干燥子系统实现污水的固态物、净化水和废气的有效分离,完全发挥出加热蒸馏方式进行污水处理的优势。根据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的不同,采用阶梯式利用,减少外部蒸汽用量,保证了两套MVR系统的稳定、连续运行。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投资和运行成本都较低的优点,节能和环保效果极其显著,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污水、污泥的处理,以及其他如食品饲料、化工、制药等具有类似工艺的领域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特别是一种利用太阳能预热、并利用MVR技术进行蒸汽余热完全回收利用的污水处理系统。属于节能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常见的污水或废水,包括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垃圾渗出液、河流湖泊污水等,目前采用生物菌技术、膜过滤技术等,都能起到较好的处理效果,但是上述技术对污泥则难以进行有效地处理。
而且,污水、废水,以及污泥中,一般都含有大量可回收利用的物质,同时也含有细菌、微生物、废气等,采用加热蒸馏方式进行处理,相对而言具有更好的效果:通过蒸馏加热可以杀灭大部分的细菌、微生物;通过加热可促进废气的析出分离,减少废气的处理量;通过蒸发再冷却,得到的冷凝蒸馏水水质有很大改善,可再次利用;通过浓缩干燥可将污水中的固体部分转换为含水较少的固态物或膏状物,便于回收利用,即使没有利用价值,也便于运输和处理。
但是,对污水、污泥的蒸发浓缩和干燥,需要耗费较多的能源,处理成本较高,成为制约这种污水、污泥处理方法的瓶颈。现有的工艺和技术方案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没有充分发挥出加热蒸馏方式污水处理的优势;即使有采用蒸汽压缩回收利用(MVR)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节能的效果,仍然存在换热效率较低、难以实现余热的最大化利用、蒸汽压缩回收利用系统运行不稳定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新能源的MVR节能环保污水处理系统,完全发挥出加热蒸馏方式污水处理的优势,将污水彻底分离为可回收使用的冷凝水、固态物,以及少量便于处理的废气,并能有效杀灭大部分细菌和微生物。解决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中能源浪费过大、环保效果很差的问题,并对余热的最大化利用等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投资和运行成本都较低,具有极其显著的节能和环保效果,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污水、污泥的处理,以及其他如食品饲料、化工、制药等具有类似工艺的领域中。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利用新能源的MVR节能环保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分离子系统(1)、余热回收子系统(2)、上料泵(3)、太阳能预热子系统(4)、浓缩子系统(5)、浓缩物料总管(6)、干燥子系统(7)、物料出口(8)、浓缩压缩废蒸汽总管(9)、净化冷凝水总管(10)、干燥压缩废蒸汽总管(11)。
分离子系统(1)中的污水送余热回收子系统(2)进行预热,然后经上料泵(3)送太阳能预热子系统(4)进一步预热,随后进入浓缩子系统(5)进行浓缩,达到预定浓度后进入浓缩物料总管(6),与分离子系统(1)分离出的沉淀物一起送干燥子系统(7)干燥,最后得到的固态物经物料出口(8)排出。固态物根据污水的种类不同、回收目的不同,其形态和含水不同,可能是粉状、膏状等。
浓缩子系统(5)在蒸发浓缩过程中产生的废蒸汽经蒸汽压缩后送入浓缩压缩废蒸汽总管(9),大部分被浓缩子系统(5)进行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后得到的冷凝水送入净化冷凝水总管(10),送往余热回收子系统(2)为污水预热,剩余的压缩废蒸汽送往余热回收子系统(2)为污水预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周封,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周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54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