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坏血酸的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534228.7 | 申请日: | 2018-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45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台德艳;王丽珍;刘金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K11/65 | 分类号: | C09K11/65;G01N21/64;B82Y20/00;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尹婷婷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坏血酸 检测 方法 | ||
1.一种抗坏血酸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碳量子点溶液与银纳米粒子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得到CDs/AgNPs/Ag+复合荧光探针溶液,并调节pH为7.0,然后向CDs/AgNPs/Ag+复合荧光探针溶液中加入不同终浓度的抗坏血酸水溶液,测试各体系在364nm激发波长下的荧光强度;以抗坏血酸浓度为横坐标,各体系在445nm处的荧光强度值为纵坐标构建线性曲线,进而测得待测液中抗坏血酸的浓度;
所述碳量子点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绿豆壳清洗后干燥,然后在240~260℃下高温煅烧4~6h得到灰分;将灰分研磨成粉末,并将粉末加入到二次蒸馏水中超声分散,并经离心、上清液过滤、滤液透析后得到碳量子点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坏血酸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粉末与二次蒸馏水的比值为1g:40~60mL。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坏血酸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的时间为1~1.5h。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坏血酸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的条件为:离心机转速7000~10000rpm/min,离心时间为20~35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坏血酸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指的是经过0.22μm微孔膜过滤,所述透析指的经截留分子量为3500Da的透析袋中进行透析2~3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坏血酸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量子点溶液、银纳米粒子溶液、硝酸银溶液的体积之比为1:0.5~1:20~25;银纳米粒子溶液、硝酸银溶液的浓度分别为3.05~3.73μmol·L−1、19.39~23.70μmol·L−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坏血酸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曲线的线性方程为 Y =1583.6-121C,其中Y为445nm处的荧光强度值;C为抗坏血酸浓度,单位为μM;线性相关系数为R =-0.997,检测限最低可以达到0.2 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422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