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臂同向式动态水压力补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33304.2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70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邹德高;周晨光;桑勇;孙鹏;周扬;刘京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G01N3/02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李晓亮;潘迅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力活塞 平衡活塞杆 活塞 上端 压力补偿装置 动态水 活塞杆 压力室 同向 下端 双臂 连接板两端 连接板中部 压力室压力 容积变化 土工试验 连接板 液压油 容腔 透盖 室内 引入 | ||
一种双臂同向式动态水压力补偿装置属于土工试验领域,该装置中的加力活塞通过透盖与压力室内的连接板中部连接,加力活塞两侧设有下端与连接板两端连接的补偿活塞杆A、B。加力活塞、补偿活塞杆A、B三者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加力活塞、平衡活塞杆A下端与平衡活塞杆B下端的截面积之和等于两个平衡活塞杆A上端和平衡活塞杆B上端的截面积之和,并将压力室中的液压油引入活塞上端,通过连接板使平衡活塞杆A、B运动方向与加力活塞运动方向相同。这样,由加力活塞运动引起的压力室的容积变化部分被活塞A和活塞B的容腔所补偿,使加力活塞的运动对压力室压力完全没有影响。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使用方便,可以消除加力活塞运动对压力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工试验领域,涉及一种在压力状态下对岩石和砂砾料进行力学性能三轴试验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对压力室内的压力加以补偿的装置。
背景技术
岩石和砂砾料在自然界和工程中的真实受力状态和这种状态下的力学性能是岩体工程涉及的重要参数,通常的做法是将试样放在压力室中加压,然后施加轴向力对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
已知结构的试验装置中,试样放在充满压力水的压力室中,压力室上部装有透盖,圆柱形压力活塞穿过透盖孔对试样加力。活塞在透盖中运动会使压力室的容积发生变化,由于压力水可压缩性小,导致压力室的压力发生变化。因而这种结构的试验装置精度很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补偿机构的压力试验装置,可以确保加力活塞不受压力室中压力的影响,同时也使压力室的容积不因活塞运动而变化,有效地提高试验精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臂同向式动态水压力补偿装置,包括加力活塞1,上轴套2,单向阀A3、B3,下轴套4,锁紧螺母5,活塞aA6,活塞bB6,补偿活塞杆aA7,补偿活塞杆bB7,透盖8,密封装置aA9,密封装置bB9,密封圈10,螺母A11、B11,连接板12,传感器连接杆13以及若干密封圈。
所述的压力室外壳17安装在底座18上,压力室外壳17顶端设有透盖8,透盖8与底座18之间设有导柱,导柱顶端与透盖8之间通过锁紧螺母5锁紧固定。试样15通过试样底座16安装在底座18上,位于压力室内;试样15上方安装传感器14,传感器14通传感器连接杆13与压力室内的连接板12连接。
所述的透盖8中部设有加力活塞1,加力活塞1与上、下轴套之间间隙配合、滑动连接,并且在加力活塞1和上轴套2、加力活塞1和下轴套4之间安装有密封圈以防止压力水泄露,加力活塞1通过上轴套2、下轴套4及透盖8与连接板12中部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加力活塞1两侧对称安装活塞aA6、活塞bB6,所述的活塞aA6和活塞bB6的下端均与透盖8连接;活塞aA6和活塞bB6均为圆筒形结构,活塞aA6和活塞bB6的外壳内均加工有通道,通道顶端均与活塞容腔连通,实现压力水在压力室和活塞容腔间流通;活塞aA6、活塞bB6的上端分别安装有单向阀aA3、单向阀bB3,用于将活塞aA6、活塞bB6内的空气全部排放出去;活塞aA6、活塞bB6的内部分别设有补偿活塞杆aA7、补偿活塞杆bB7。所述的补偿活塞杆aA7、补偿活塞杆bB7的下端分别与连接板12两端分别通过螺母A11、B11连接。所述的加力活塞1、补偿活塞杆aA7、补偿活塞杆bB7三者通过连接板12连接在一起,且三者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
所述的压力室外壳17与透盖8之间安有密封圈10以防止压力水泄露。所述的补偿活塞aA6与透盖8之间、补偿活塞bB6与透盖8之间安装的密封装置aA9、密封装置bB9。所述的透盖8与压力室外壳17之间安装有密封圈10。所述的螺母A11、B11,连接板12,传感器连接杆13以及在加力活塞1与上轴套2之间、加力活塞1与下轴套4之间安装有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33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