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电膜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32548.9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445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高育龙;杨广舟;张晟;洪莘;刘立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昇印光电(昆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5/14 | 分类号: | H01B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布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5 | 代理人: | 秦卫中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膜,包括:承载体,所述承载体设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导电层,所述承载体的第一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形成相互连通的网格;所述第一凹槽中填充导电材料形成相互连通的导电网格,所述相互连通的导电网格形成所述导电层;间隔层,所述间隔层位于靠近导电网格的所述导电层一侧;引线层,所述引线层位于所述间隔层远离导电层一侧,所述引线层由电极引线构成,所述电极引线由导电材料组成;其中,所述电极引线与所述导电网格电性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电极引线采用后加工的工艺使的与导电层连接,这样使的生产的良率会更高,采用该结构后解决了该技术问题,可以很好的提升良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电膜。
背景技术
透明导电膜是一种既具有高的导电性,又对可见光有很好的透光性的优良性能的导电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已经成功应用于液晶显示器、触控面板、电磁波防护、太阳能电池的透明电极透明表面发热器及柔性发光器件等领域中。
传统的触摸屏一般采用掺锡氧化铟(Indium Tin Oxides,ITO)导电层。在制备ITO层时,总是不可避免的需要镀膜,图形化,电极银引线制作。且在ITO图形化的时候需要对ITO膜进行蚀刻,这种传统的制作流程复杂且冗长,使导电层的导电性差,从而导致良品率不高。并且这种制作流程对工艺、设备要求较高,还在蚀刻中浪费大量的ITO材料,以及产生大量的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液。
金属网导电膜技术的发展弥补了以上缺陷。金属网导电膜引线电极一般采用比较小的网格状设计,且网格线凹槽的深宽比与可视区透明电极的相同。其生产过程包括为先在基板上面涂布一层UV胶或压印胶,然后将模具贴合在基板上,固化,最后脱模。然而,在模具和胶质材料脱模的过程中,模具上会有胶质材料的残留,影响模具的使用,更会导致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导电膜以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导电膜,包括:
承载体,所述承载体设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
导电层,所述承载体的第一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形成相互连通的网格;所述第一凹槽中填充导电材料形成相互连通的导电网格,所述相互连通的导电网格形成所述导电层;
间隔层,所述间隔层位于靠近导电网格的所述导电层一侧;
引线层,所述引线层位于所述间隔层远离导电层一侧,所述引线层由电极引线构成,所述电极引线由导电材料组成;其中,所述电极引线与所述导电网格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层包括彼此绝缘的若干导电网格形成的若干导电通道,所述每个导电通道分别对应电性连接所述电极引线。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导电通道之间设有配色区,所述配色区具有所述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形成网格;所述第一凹槽中填充导电材料形成配色区;或
相邻的所述导电通道之间设有配色区,所述配色区具有所述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形成网格;所述第二凹槽中填充导电材料形成配色区。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引线为凸起结构。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设有基材层,所述基材层设于所述承载体远离导电网格一侧。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截面为矩形、梯形、三角形、圆弧形或异形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材料为银颗粒、银线、铜颗粒、铜线、有机导电材料或ITO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宽度为0.5μm~10μm,且深宽比大于0.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昇印光电(昆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昇印光电(昆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25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