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合成超稳定高荧光铜纳米簇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532132.7 | 申请日: | 2018-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13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韩冰雁;胡茜茜;闫琴;姜静美;贺高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K11/02 | 分类号: | C09K11/02;C09K11/58;B82Y30/00;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 地址: | 12422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金属 有机 框架 合成 稳定 荧光 纳米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荧光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合成超稳定高荧光铜纳米簇的方法,步骤如下:室温下,将六水合硝酸锌和对苯二甲酸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控制六水合硝酸锌和对苯二甲酸的质量比为3~5:1;室温下,将谷胱甘肽溶液和三水合硝酸铜溶液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调节混合液pH为2~12,在室温下反应15~30h;控制谷胱甘肽和三水合硝酸铜的摩尔比为1~6:1。本发明通过将金属有机框架和铜纳米簇同时生长,使得多孔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可以保护荧光铜纳米簇不被氧化,进而极大地提高了铜纳米簇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金属有机框架产生的聚集诱导效应提高了铜纳米簇的量子产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合成超稳定高荧光铜纳米簇的合成方法,属于荧光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金属纳米簇,一般由几个到几十个金属原子组成,尺寸小于电子的费米波长,作为一种新兴的纳米材料已被广泛关注。由于电子的尺寸效应,金属纳米簇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和光学性质。与较大的金属纳米粒子相比,光致荧光是其在紫外可见区域的一个重要性质。除了贵金属金、银外,廉价、无毒、含量丰富的铜纳米簇也已被广泛研究。然而,由于铜较活泼易被氧化且在合成过程中难控制均一的粒径,因此,弱的稳定性和低的量子产率是目前合成荧光铜纳米簇的主要挑战。
金属有机框架,一类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构成的多孔材料。根据材料的生长顺序,“瓶中造船”、“三明治结构”、“原位生长”等合成策略已成功将染料、聚合物及纳米材料等组装进金属有机框架中。但是,关于将荧光铜纳米簇与金属有机框架组装的报答很少。目前,尚未有用“原位生长”即一步法实现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的超稳定高荧光铜纳米簇的报道。
将合成铜纳米簇和金属有机框架的原料在室温条件下混合,反应结束后生成的荧光铜纳米簇的稳定性和荧光强度均得到较大提高。该方法操作简单、绿色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一步法合成了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的超稳定高荧光的铜纳米簇,克服了铜纳米簇稳定性差、荧光强度低、合成步骤复杂等缺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合成超稳定高荧光铜纳米簇的方法,步骤如下:
(1)室温下,将六水合硝酸锌和对苯二甲酸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控制六水合硝酸锌和对苯二甲酸的质量比为3~5:1;
(2)室温下,将谷胱甘肽溶液和三水合硝酸铜溶液加入到步骤(1)所得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调节混合液pH为2~12,在室温下反应15~30h;控制谷胱甘肽和三水合硝酸铜的摩尔比为1~6:1;
所述的六水合硝酸锌和对苯二甲酸的质量比优选为4.6:1。
所述的混合液pH优选为5。
所述的反应时间优选为24h。
所述的谷胱甘肽和三水合硝酸铜的摩尔比优选为5: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将金属有机框架和铜纳米簇同时生长,使得多孔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可以保护荧光铜纳米簇不被氧化,进而极大地提高了铜纳米簇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金属有机框架产生的聚集诱导效应提高了铜纳米簇的量子产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合成的金属有机框架/铜纳米簇复合物荧光激发及发射谱图。
图2为金属有机框架/铜纳米簇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图3为实施例1不同反应pH值。
图4为金属有机框架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图5为金属有机框架的X射线衍射光谱图。
图6为金属有机框架/铜纳米簇复合物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21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