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化床反应器的在线排渣装置及在线排渣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31710.5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402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云;李万存;李军;刘建海;刘兴平;杨鹏;万应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3/021 | 分类号: | C01B33/021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罗建民;张萍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化床 反应器 在线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化床反应器的在线排渣装置及在线排渣的方法,包括渣料接收罐、在流化床反应器与渣料接收罐之间设置的排渣管线,排渣管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流化床反应器排料的第一阀门,在线排渣装置还包括用于通入气体的进气管线,进气管线与排渣管线连接,进气管线与排渣管线的连接处设置于第一阀门的下游。在流化床反应器不停车的情况,将流化床反应器内的失活物料排出,提升流化床反应器内的有效反应物料比例,提高流化床反应器内的反应转化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晶硅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化床反应器的在线排渣装置及在线排渣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流化床反应器都是气固体系的流化床流化床反应器,在此类流化床反应器中,相间传质、混合和传热是决定反应状态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生产产量、转化率及产品质量。对于气固相反应体系,相间传质往往是决定流化床反应器效果的关键因素。
在以上使用的流化床反应器中,随着系统的运行,流化床内失活物料及其杂质会不断积存,而流化床内床层固定,失活物料积存越多,参与反应有效物料越少。生产厂家的一般处理措施是保持系统持续运行,待停车时对流化床反应器内失活物料进行清理,此法缺点是系统持续运行时间越长,流化床内有效反应物料比例越低,导致系统转化率持续下降,对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流化床反应器的在线排渣装置及在线排渣的方法,在流化床反应器不停车的情况,将流化床反应器内的失活物料排出,提升流化床反应器内的有效反应物料比例。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流化床反应器的在线排渣装置,包括渣料接收罐、在流化床反应器与渣料接收罐之间设置的排渣管线,排渣管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流化床反应器排料的第一阀门,在线排渣装置还包括用于通入气体的进气管线,进气管线与排渣管线连接,进气管线与排渣管线的连接处设置于第一阀门的下游。
优选的是,所述的流化床反应器的在线排渣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排渣管线上的第一止回阀,第一止回阀设置于第一阀门的下游。
优选的是,所述的流化床反应器的在线排渣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排渣管线上的第二阀门组,第二阀门组设置于进气管线与排渣管线的连接处的下游。
优选的是,第二阀门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阀门。
优选的是,所述的流化床反应器的在线排渣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排渣管线上的第一止回阀,第一止回阀设置于第一阀门的下游,第二阀门组设置于第一止回阀的下游。
优选的是,进气管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气体进气的第三阀门组。
优选的是,第三阀门组包括用于开关的第三阀门、设置于第三阀门下游的第三止回阀。
优选的是,渣料接收罐的出口设置有渣料接收罐的排渣管线,渣料接收罐的排渣管线上设置有第四阀门。
优选的是,渣料接收罐上设置有渣料接收罐气体出口,流化床反应器上设置有流化床反应器气体入口,渣料接收罐气体出口与流化床反应器气体入口之间设置有管线,渣料接收罐内的气体通过管线流入到流化床反应器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的在线排渣装置进行在线排渣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进气管线通入气体对排渣管线进行吹扫,以确保排渣管线的畅通;
2)继续向排渣管线中通入气体,打开第一阀门,通过排渣管线将流化床反应器内的失活物料排到渣料接收罐中,通过向排渣管线中通入气体,可以降低从流化床反应器内排出的失活物料的温度,使进入排渣管线内的失活物料呈现流态化状态,加快失活物料的排除速度,以防失活物料堵塞排渣管线。
3)失活物料排出结束后,关闭第一阀门,继续通入气体对排渣管线进行吹扫,以防止从流化床反应器内排出的失活物料堵塞排渣管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17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