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BIM模型的轻量化方法和装置以及BIM模型的处理方法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530673.6 | 申请日: | 2018-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3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 发明(设计)人: | 樊则森;张仲华;李新伟;徐牧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建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袁文英 |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bim 模型 量化 方法 装置 以及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BIM模型的轻量化方法和装置以及BIM模型的处理方法和系统,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为工程项目模型生成模型结构树,从工程项目模型中获取目标视图和预设模型参数信息,将模型结构树、目标视图和预设模型参数信息写入工程项目模型的轻量化文件中,得到工程项目模型的轻量化文件,该轻量化文件相对于原始的BIM模型而言减少了一部分冗余数据,可以有效降低BIM模型的数据量,实现BIM模型的轻量化,降低BIM模型的使用对终端性能的要求,使得在移动终端上使用BIM模型变为可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行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BIM模型的轻量化方法和装置以及BIM模型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
BIM可以以三维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将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等各阶段的数据资料全部包含在3D模型之中,让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中任何阶段的工作人员在使用该模型时,都能根据精确完整的数据做出有效、正确的决策。由于BIM技术能够集成工程项目各类信息(规划、设计、施工、建材设备、运维管理等)进行建模,它具有三维仿真、模拟测试、信息集成、共享协作等功能、可有效应用于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项目规划、协同设计、碰撞检查、性能分析、施工模拟、成本和进度控制等方面,能够有效控制设计变更,减少返工浪费和工期损失,以及完整留存建筑物设备材料管线信息,对提高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及增强后期物业管理维护的针对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一个BIM模型的数据量往往能达到几百上千兆,如此大的数据量使得模型的展示一般在数据处理能力较高的固定终端如电脑上进行。但是对于现在的工程项目而言,很多时候需要在不同场合例如建筑现场进行BIM模型的查看,如此,就需要能在可移动终端上进行BIM模型的展示,但是BIM模型庞大的数据量必定会给移动终端造成很大的负担,影响BIM模型的显示效果。所以,为了实现在移动终端或低配置电脑上展示BIM模型,则需要能够降低BIM模型的数据量,减少BIM模型给终端带来的数据处理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BIM模型的轻量化方法和装置以及BIM模型的处理方法和系统,可以减少BIM模型的超大数据量,降低BIM模型的展示对终端性能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BIM模型的轻量化方法,该方法包括:
为工程项目模型生成模型结构树;
从所述工程项目模型中获取目标视图;
获取所述工程项目模型的预设模型参数信息;
将所述模型结构树、目标视图和预设模型参数信息写入所述工程项目模型的轻量化文件中,导出所述轻量化文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BIM模型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为工程项目模型生成模型结构树;
从所述工程项目模型中获取目标视图;
获取所述工程项目模型的预设模型参数信息;
将所述模型结构树、目标视图和预设模型参数信息写入所述工程项目模型的轻量化文件中,导出所述轻量化文件;
将所述轻量化文件上传至预设的服务器;
为所述服务器中的所述轻量化文件设置对应的访问链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BIM模型的轻量化装置,该装置包括:
结构树生成模块,用于为工程项目模型生成模型结构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建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建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06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