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面多孔结构的钇系高温超导带材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30515.0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64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戴少涛;莫思铭;蔡渊;袁文;张滕;马韬;胡磊;王邦柱;陈慧娟;熊旭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8/40 | 分类号: | C23C18/40;C23C28/02;C25D3/38;C25D5/48;C25D5/56 |
代理公司: | 11392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谢建玲;郝亮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超导带材 钇系 制备 多孔结构 铜金属 长带 发泡 失超 表面大气 表面形成 超导带材 成核中心 传热效率 多孔表面 绝缘击穿 散热过程 超导带 富含 贴覆 液氮 恢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多孔结构的钇系高温超导带材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采用发泡铜金属长带贴覆在钇系高温超导带材表面形成富含气泡成核中心的多孔表面,从根本上避免了超导带表面大气泡形成导致的传热效率降低、绝缘击穿强度下降的问题。(2)本发明采用发泡铜金属长带增加了钇系高温超导带材与液氮接触的表面积,加快了散热过程,可有效加快超导带材的失超恢复速度,缩短失超恢复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导电力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表面多孔结构的钇系高温超导带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与传统电力装备相同,应用超导电力技术中所涉及的超导电缆、变压器、限流器等超导装置同样面临着电网暂态运行的威胁。浸泡在液氮中的高温超导核心部件(超导绕组、电缆导体等)在暂态情况下,由于超导带材失超形成的大电阻会引发超导带材表面迅速温升、造成液氮沸腾,会在带材表面形成热导率低的气泡沸腾区域,导致液氮不能及时将带材中的热量通过传导方式耗散,最终热量聚集、造成带材破坏,严重危害超导装置的安全可靠性。
目前,主要通过工程上增大液氮绝缘的设计裕量、采用更高纯度或过滤后的液氮、提高液氮压力等手段减少气泡生成、提高绝缘击穿强度,然而,这些过程不但耗时费工,还会提高整套装置的制造成本。因此,亟需一种便捷方法抑制大气泡的形成,在保持超导带材表面良好传热效率的同时,避免由连续气泡形成导致的主绝缘击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工程量大、设计制造成本高的缺点,提出一种能够抑制超导带表面大气泡形成、且具有高导热性能的钇系高温超导带材,加速失超过程的恢复速度。本发明采用多孔铜泡沫金属贴敷于钇系高温超导带材的封装层表面,微孔即可以作为气泡成核中心、抑制大气泡形成,又可增加带材与液氮的接触面积,使带材保持良好的传热效率。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表面多孔结构的钇系高温超导带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裁制聚氨酯发泡长带,将裁制好的聚氨酯发泡长带依次浸渍于草酸溶液、氯化锡溶液、氯化钯溶液,再依次用盐酸溶液和清水清洗,获得表面负载具有催化活性钯原子的聚氨酯发泡长带,随后,采用化学电镀的方法在负载具有催化活性钯原子的聚氨酯发泡长带上镀铜,还原剂采用甲醛,铜离子镀液采用硫酸铜;
(2)将上述聚氨酯发泡长带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作为阴极、金属铜球作为阳极,接通直流电源电镀一段时间,在作为阴极的聚氨酯发泡长带上沉积铜层;
(3)在氢气气氛下,800℃热处理加热去除聚氨酯发泡长带基体,获得孔隙率大于90%、孔径为2mm的发泡铜金属长带;
(4)将所制备的发泡铜金属长带通过焊锡贴敷于钇系高温超导带材表面,最终获得表面多孔结构的钇系高温超导带材。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步骤(1)中裁制聚氨酯发泡长带的宽度为4~12mm、厚度为1mm。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步骤(1)中所述草酸溶液的浓度为1mol/L,在草酸溶液中的浸渍时间为5min,氯化锡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在氯化锡水溶液中的浸渍时间为5min,氯化钯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70%,在氯化钯水溶液中的浸渍时间为10min,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清洗时间为3min。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步骤(2)中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为250g/L,电镀时间为5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采用发泡铜金属长带贴覆在钇系高温超导带材表面形成富含气泡成核中心的多孔表面,从根本上避免了超导带表面大气泡形成导致的传热效率降低、绝缘击穿强度下降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交通大学;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305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