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计算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28497.2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70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琢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3 | 分类号: | H01L29/73;H01L29/10;H01L21/331 |
代理公司: | 湖南正则奇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5 | 代理人: | 张继纲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机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系统,包括:信息采集单元、信号放大电路及中央处理器,所述信息采集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所述信号放大电路包括:晶体管,所述晶体管采用自偏置形式使其工作在导通状态实现对所述信号采集电路采集的信号进行放大;所述晶体管包括:第一导电类型的衬底;形成在所述衬底第一表面上的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外延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外延层上表面的第二外延层,形成在所述第二外延层两侧且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外延层以及所述第一外延层延伸进入所述衬底的隔离区;发射极、基极以及集电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计算机系统。
背景技术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今时代,计算机系统,例如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平版计算机等,已广为人们所接受,并已逐渐的成为人们工作、娱乐的重要平台。计算机系统都是通过多个采集设备对负载或外部输入设备的运行状态或输入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再通过放大电路将采集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后给中央处理器进行处理,以实现对各个硬件设备的监控。现有技术中,晶体管作为放大器的常用的核心部件,由于其放大系数的不稳定常常影响着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系统,工作效率高且状态稳定。
一种计算机系统,包括:信息采集单元、信号放大电路及中央处理器,所述信息采集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所述信号放大电路用于将所述信息采集单元的输出电信号进行放大后传输至所述中央处理器进行分析处理;其中,所述信号放大电路包括:晶体管,所述晶体管采用自偏置形式使其工作在导通状态实现对所述信号采集电路采集的信号进行放大;所述晶体管包括:第一导电类型的衬底;形成在所述衬底第一表面上的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外延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外延层上表面的第二外延层,所述第二外延层包括氧化区以及发射区,所述发射区位于所述氧化区与所述发射区之间且与所述氧化区共同覆盖所述第一外延层的上表面;形成在所述第二外延层两侧且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外延层以及所述第一外延层延伸进入所述衬底的隔离区;发射极、基极以及集电极。
可以理解,本发明提出的计算机系统所采用的信号放大电路中的晶体管通过采用外延方式形成所述基区,可以实现对基区宽度及掺杂浓度的精确控制,通过在所述第二外延层内形成所述发射区,以及在所述第二外延层两侧形成隔离区,使器件在形成所述发射区的过程中,所述基区表面无需经过注入、光刻及刻蚀等工艺流程,因此极大的保护了基区的表面状态,使该晶体管具有稳定的放大系数,以使所述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稳定可靠,进而提高本发明提出的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晶体管的形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晶体管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至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晶体管的形成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A、信息采集单元;B、信号放大电路;C、中央处理器;100、晶体管;1、衬底;2、第一外延层(基区);3、第一外延层;11、集电区;12、集电极接触区;31、非晶区;32、晶体区;33、发射区;34、氧化区;a、掩膜;4、隔离区;51、发射极;52、基极;53、集电极;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琢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琢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84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