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亮度控制方法、电视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28389.5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6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黄卫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零度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港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8 | 代理人: | 微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分区 亮度控制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待显示图像数据 电视终端 亮度补偿系数 图像显示效果 亮度均匀性 减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亮度控制方法、电视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背光亮度控制方法包括:当接收到待显示图像数据时,根据所述待显示图像数据,确定各LED背光分区的原始背光亮度值,并确定各LED背光分区受其余各LED背光分区影响的亮度影响值;用各LED背光分区的原始背光亮度值减去对应的亮度影响值,以获取各LED背光分区的实际背光亮度值;根据与各LED背光分区的实际背光亮度值对应的亮度补偿系数以及各LED背光分区的实际背光亮度值,调整各LED背光分区的背光亮度。本发明能够提高背光亮度的准确性,以及提高各LED背光分区的背光亮度均匀性,提升图像显示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电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亮度控制方法、电视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液晶显示屏的分辨率也越来越高,所能够支持的图像增强技术也越来越多,液晶显示屏的尺寸也越来越大。现有技术中,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作为背光源被广泛应用于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屏中。背光控制电路驱动电路驱动背光源时,需要同时控制多个背光分区的LED,通过驱动电路调节电流的大小,控制每个背光分区的LED的电流,从而控制背光分区的背光亮度。
目前,组成背光分区的各LED的亮度可根据图像的明暗调节,即调高图像高亮部分对应LED的背光亮度,同时降低图像黑暗部分对应LED的背光亮度,以达到最佳的对比度,受到光反射以及边界效应的影响,调节后的背光亮度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准确性不高,此外,由于LED具有离散性,且显示屏玻璃基板均匀性的问题,不同分区的LED发出的亮度不完全相同,导致各LED背光分区的背光亮度不均匀,影响图像显示效果。
因此,如何提高背光亮度的准确性,以及提高各LED背光分区的背光亮度均匀性,提升图像显示效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亮度控制方法、电视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如何提高背光亮度的准确性,以及提高各LED背光分区的背光亮度均匀性,提升图像显示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亮度控制方法,所述背光亮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接收到待显示图像数据时,根据所述待显示图像数据,确定各LED背光分区的原始背光亮度值,并确定各LED背光分区受其余各LED背光分区影响的亮度影响值;
用各LED背光分区的原始背光亮度值减去对应的亮度影响值,以获取各LED背光分区的实际背光亮度值;
根据与各LED背光分区的实际背光亮度值对应的亮度补偿系数以及各LED背光分区的实际背光亮度值,调整各LED背光分区的背光亮度。
可选地,所述根据与各LED背光分区的实际背光亮度值对应的亮度补偿系数以及各LED背光分区的实际背光亮度值,调整各LED背光分区的背光亮度步骤包括:
查询预存的实际背光亮度值与亮度补偿系数之间的映射关系表,确定各LED背光分区的实际背光亮度值对应的亮度补偿系数;
用各LED背光分区的实际背光亮度值乘以对应的亮度补偿系数,以获取各LED背光分区的亮度补偿值;
用各LED背光分区的实际背光亮度值,加上各LED背光分区的对应亮度补偿值,以获取各LED背光分区的最终背光亮度值;
根据各LED背光分区的最终背光亮度值,调整各LED背光分区的背光亮度。
可选地,所述根据与各LED背光分区的实际背光亮度值对应的亮度补偿系数以及各LED背光分区的实际背光亮度值,调整各LED背光分区的背光亮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检测到调节后的各LED背光分区中存在至少一LED背光分区的驱动电流高于预设电流时,确定所述至少一LED背光分区的驱动电流高于预设电流的累计持续时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零度智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零度智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83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