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咪唑类离子液体中合成端炔半纤维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27545.6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70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侯轶;张凌涛;李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B37/14 | 分类号: | C08B37/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罗啸秋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咪唑 离子 液体 合成 端炔半 纤维素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改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在咪唑类离子液体中合成端炔半纤维素的方法。将半纤维素加入到咪唑类离子液体中,微波加热溶解,得到半纤维素均相溶液,然后加入溴丙炔,微波加热反应,产物经分离纯化,得到端炔半纤维素。本发明采用绿色溶剂——咪唑类离子液体作为半纤维素溶剂以及合成端炔半纤维素的反应环境,反应后既不需要后续处理手段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离子液体可以重复回收利用,此外端炔半纤维素的得率也由60%左右提高至70%~85%。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改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咪唑类离子液体中合成端炔半纤维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半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类生物质资源,是由多种单糖组成的杂多糖。近年来许多研究通过对半纤维素进行化学改性,从而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使半纤维素具有新的生物生理功能,推动半纤维素能够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得到应用。端炔半纤维素是通过与炔类反应在半纤维素的侧链上接上一个不饱和烃键,增加半纤维素的反应活性,为半纤维素改性合成高聚化合物或是与醛基、酮基等具有不饱和键的基团反应创造更好的反应条件。
专利“一种具有末端炔键的木聚糖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中所公布的端炔半纤维素合成的方法为:先使半纤维素在水中润胀,加入一定量的200mg/mlNaOH溶液室温下溶解半纤维素,然后再加入与半纤维素摩尔比为1:2的溴丙炔微波加热反应合成端炔半纤维素,最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乙酸中和至中性,所合成端炔半纤维素得率为60%左右。该技术方法中所采用的溶剂NaOH具有强碱性,为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反应后需要再做额外的处理中和成中性,且所使用的NaOH无法重复利用。此外尚无使用其它溶剂合成端炔半纤维素的相关文献。综上可见,现有合成端炔半纤维素技术上存在溶剂有污染隐患、反应试剂无法重复利用且产物得率偏低的问题。而离子液体作为新兴起的一种绿色溶剂,不仅对生物质具有较好的溶解能力而且离子液体阴阳离子之间作用力较小,熔点较低,室温下多呈液态。离子液体本身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常温下饱和蒸汽压较低,不易挥发造成污染;本身具有良好的可设计性,可以满足不同行业体系的需求。在特定的离子液体中合成端炔半纤维素是一项具有创新的工作。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咪唑类离子液体中合成端炔半纤维素的方法。本发明方法选用离子液体作为半纤维素溶剂以及合成端炔半纤维素的反应环境,消除污染隐患,提高产物得率,且作为反应溶剂的离子液体可以回收重复利用。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在咪唑类离子液体中合成端炔半纤维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半纤维素加入到咪唑类离子液体中,微波加热溶解,得到半纤维素均相溶液;
(2)往步骤(1)所得半纤维素均相溶液中加入溴丙炔,微波加热反应,产物经分离纯化,得到端炔半纤维素。
优选地,所述半纤维素为玉米芯木聚糖。
优选地,所述咪唑类离子液体为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Cl);1,3-二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盐([Mmim]DMP)或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Emim]AC)。更优选为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半纤维素与咪唑类离子液体加入的固液质量比为1:(10~20)。更优选的固液质量比为1:(15~20)。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微波加热溶解的微波功率为200W~500W,微波加热温度为45℃~70℃,微波加热时间为30min~60min。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溴丙炔的加入量为半纤维素摩尔量的1~4倍。更优选溴丙炔的加入量为半纤维素摩尔量的2~3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75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