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耐候的绝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527105.0 | 申请日: | 2018-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56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李垂祥;孙振宇;王文华;代娇;徐建华;李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硕邑化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9/02 | 分类号: | C08L9/02;C08L27/06;C08L23/28;C08L91/06;C08K13/04;C08K7/00;C08K3/04;C08K3/36;C08K3/26;C08K3/34;C08K5/12;C08K5/11;C08K3/22;C08J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朱昀 |
| 地址: | 2613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绝热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提供一种阻燃、耐候的绝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氯化聚乙烯橡胶制备领域,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组成的制品,所述第一层由第一组合物组成,所述第一组合物原料为:丁腈橡胶、聚氯乙烯、防老剂、填充剂、加工助剂、软化剂、发泡剂、发泡助剂份、促进剂、硫化剂;所述第二层由第二组合物组成,所述第二组合物原料配方按重量份计为:氯化聚乙烯橡胶、吸酸剂、防老剂、填充剂、加工助剂、软化剂、发泡剂、发泡助剂份、交联助剂、交联剂。本发明采用共挤出的方式,制备表面层为氯化聚乙烯、底层或内层为丁腈橡胶及聚氯乙烯的阻燃、耐候绝热材料,其耐热、耐候、耐臭氧、阻燃性能优于传统的绝热材料,同时具有生产成本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氯化聚乙烯橡胶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阻燃、耐候的绝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绝热材料通常具有质轻、疏松、多孔、导热系数小的特点,一般用来防止热力设备及管道热量 散失,或者在冷冻和低温下使用,因而在我国绝热材料又被称为保温或保冷材料,主要用于建筑围护或者热工设备、阻抗热流传递的材料或者材料复合体。
目前国内用量最大的绝热材料,主体原料为丁腈橡胶和聚氯乙烯,丁腈橡胶大分子链中含有不饱和碳碳双键,生产过程中虽已填加防老剂,但材料的耐热、耐天候、耐臭氧性能仍然较差,尤其是用于室外经过暴晒、雨淋、低温等恶劣环境,容易变硬、发脆,导致材料破裂失去绝热性能,更换周期一般为3~5年。国外的绝热保温材料,大多数是采用三元乙丙橡胶为主体材料生产的,三元乙丙橡胶主链是饱和结构,耐热、耐天候性能好,因此三元乙丙橡胶生产的绝热材料使用寿命长,更换周期长,但其阻燃性较差、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存问题提供一种阻燃、耐候的绝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共挤出的方式,制备表面层为氯化聚乙烯、底层或内层为丁腈橡胶及聚氯乙烯的阻燃、耐候绝热材料,其耐热、耐候、耐臭氧性能优于传统的丁腈橡胶及聚氯乙烯绝热材料,阻燃性能优于三元乙丙橡胶绝热材料,同时具有生产成本优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阻燃、耐候的绝热材料,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组成的制品,
所述第一层由第一组合物组成,所述第一组合物原料配方按重量份计为:丁腈橡胶60~90份、聚氯乙烯40~10份、防老剂Ⅰ0.5~3份、填充剂10~100份、加工助剂1~5份、软化剂Ⅰ10~50份、发泡剂5~15份、发泡助剂5~10份、促进剂1~5份、硫化剂1~5份;
所述第二层由第二组合物组成,所述第二组合物原料配方按重量份计为:氯化聚乙烯橡胶100份、吸酸剂5~10份、防老剂Ⅱ1~5份、填充剂10~100份、加工助剂1~5份、软化剂Ⅱ10~40份、发泡剂5~15份、发泡助剂5~10份、交联助剂1~5份、交联剂1~5份。
优选的,所述制品为绝热板材或管材。
优选的,所述防老剂Ⅰ为防老剂264、防老剂2264、酚类防老剂SP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填充剂为炭黑N550、炭黑N774、白炭黑、陶土、碳酸钙、滑石粉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加工助剂为硬脂酸、石蜡、聚乙烯蜡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软化剂Ⅰ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癸二酸二辛酯、氯化石蜡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发泡剂为发泡剂H、发泡剂AC、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发泡助剂为硬脂酸锌、氧化锌、碱式碳酸锌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促进剂为促进剂D、促进剂M、促进剂DM、促进剂PZ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硫化剂为硫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硕邑化学有限公司,未经潍坊硕邑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71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