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清洁型焦炉多烟道封闭式连接桥管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26758.7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3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凤;朱云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磊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27/00 | 分类号: | C10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刘忠祥 |
地址: | 22421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管 孔道 砌筑 封闭式连接 清洁型焦炉 高温烟气 导流段 集气管 上升管 烟道 微粉 闸门 高岭土 复合结合剂 中高温烟气 插口 导热系数 底保温层 活动支承 结构稳定 流量流速 烟气输送 周向布置 保温层 氮化硼 连接段 连接桥 莫来石 能力强 气孔率 碳化硅 叶腊石 堇青石 插接 成焦 刚玉 管壁 管腔 耐压 上口 坍塌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洁型焦炉多烟道封闭式连接桥管,以刚玉、莫来石、叶腊石、氮化硼、堇青石、微量碳化硅、Al2O3微粉、高岭土、ZrO2微粉复合结合剂为材料,耐压强度MPa≥10,导热系数(350℃)≤0.25,气孔率(%)≥70。其桥管连接段的顶端活动支承有集气管,在桥管导流段的管腔下部砌筑有桥管管内砌筑墙,在该桥管管内砌筑墙上至少设置有2个高温烟气孔道,在高温烟气孔道的上口插接有孔道闸门;集气管的横截面沿周向布置有相互连接的管顶保温层和管底保温层。所述上升管导流段的管壁上设置有闸门插口。该连接桥管,不仅结构稳定,烟气输送阻力小,抗坍塌能力强,而且能控制上升管中高温烟气的流量流速,高成焦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焦热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清洁型热回收焦炉的上升管。
背景技术
炼焦是将原煤在炼焦炉内热解燃烧而脱焦的工艺过程,炼制焦炭所用的窑炉称为焦炉;在炼焦过程中原煤会排放出大量的高温烟气,即荒煤气。清洁型热回收焦炉则是将炼焦过程中产生的荒煤气及一些有害物质在炼焦炉内部合理地充分燃烧,回收高温废气的热量用来发电或其他用途的一种新型焦炉。
清洁型热回收焦炉上升管是连接燃烧室与集气管的关键部件,高温余热经焦炉上升管进入集气管。上升管是整个热回收焦炉温度最高的部位,上升管中热浪气流湍急,急速的高温气流不仅对焦炉上升管管壁具有强烈冲击,而且高速气体对管壁还有着严重的侵蚀。目前大都清洁型热回收焦炉上升管采用竖直立面或折面而构成的具有折面管壁的上升管,其上升管管道横截面呈条状矩形孔管道,矩形孔的长度与焦炉炭化室长度相对应,因此炭化室容积越大,产焦量越高,随之炭化室和上升管孔道的横截面长度也会加长。现有折面的上升管道壁,增加了高温气体的流动阻力,气体输送效率变低;在折弯处的高热涡流,又强化了气体对管壁的冲刷侵蚀破坏,上升管的使用寿命大为缩短,大大增加了上升管的维修成本,也严重影响了焦炉的生产效率。
基于上述原因,本申请人于2016.08.26申请了“清洁型热回收焦炉上升管”。该专利中上升管导流段的管壁通过弧形管壁与上升管连接段的管壁相连,该结构将折面管壁变为弧面管壁过渡连接,有效降低了高温气流对上升管壁的冲刷损坏,减少了气流的流动阻力。但是随着炼焦炉的大型化,以及其产量的提高、产能的增大,每排焦炉各炭化室容量的变大,又使得其上升管孔道截面长度随之增大,形成更加狭长的矩形孔管道,矩形孔管道长度的加大,使其结构稳定性变差,加之狭长孔道壁面流经上升管孔道的高温气流还对长向壁面形成负压效应,很容易形成孔道壁面坍塌,使焦炉无法正常工作。更由于现有的焦炉上升管是直接连通于燃烧室和集气管之间,不能实现高温液体的流量流速调节,而高温流体的流速和温度又直接影响着炭化室温度的波动,过高的气流流量会使炭化室内温度下降,使炭化室中焦饼不能均匀成熟而形成生焦,严重影响成焦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清洁型焦炉多烟道封闭式连接桥管,不仅上升管结构稳定,抗坍塌能力强,而且能控制上升管中高温烟气的流量流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清洁型焦炉多烟道封闭式连接桥管,包括上升管连接段和上升管导流段,上升管连接段位于上升管导流段的上端,且上升管导流段的管壁通过弧形管壁与上升管连接段的管壁相连;在上升管连接段的顶端活动支承有集气管,在所述上升管导流段的管腔下部砌筑有上升管管内砌筑墙,在该上升管管内砌筑墙上至少设置有2个高温烟气孔道,在高温烟气孔道的上口插接有孔道闸门;所述集气管的横截面沿周向布置有相互连接的管顶保温层和管底保温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磊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磊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67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