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推送监测结果的方法及监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526531.2 | 申请日: | 2018-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93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 发明(设计)人: | 谢长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亿迅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41/0803 | 分类号: | H04L41/0803;H04L43/04;H04L67/02;H04L67/55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李巍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推送 监测 结果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动态推送监测结果的方法,应用于监测系统中,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门户系统发送的HTTP请求;若接收到数据上报系统上报的设备数据,查找到特征门户系统并判断特征门户系统是否对配置了监测规则以及判断该设备是否符合配置的监测规则;若均符合,则向特征门户系统推送监测结果消息。通过应用本发明的动态推送监测结果的方法,监测系统对上报的设备数据根据门户系统提供的监测规则进行监测,能够主动向门户推送监测结果消息;门户系统根据需要可以对设备灵活配置监测条件而无需新增代码,极大地提高了复用性,降低后期维护成本;通过HTTP请求可以确保监测结果消息的实时推送,提高监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态推送监测结果的方法及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终端设备产生的数据能够按照不同需求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推送给门户系统。然而面对众多门户系统、设备类型以及不同的监测需求,如何简单、方便地将监测结果推送给门户系统是业内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目前的解决方案有两种:其一,是对各门户系统进行硬编码地监测,通过定时任务对每种设备类型、每种设备厂家以及每种设备型号上报的数据进行监测,并将相应的监测结果推送给门户系统。当增加新的监测需求时,则需要相应地编写新的代码,工作量大,过程繁琐,灵活性低。其二,是用户自行设置其门户系统的监测条件,由另一个独立系统进行监测并通过网络传输将监测结果推送至用户所在门户系统。一旦网络出现故障就无法进行监测结果的推送,且检测条件的配置需要参考相关例子并熟悉各种检测需求的名词,极大地增加了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动态推送监测结果的方法及监测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灵活配置监测条件、实时地将监测结果推送给门户系统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态推送监测结果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监测系统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门户系统发送的HTTP请求,所述HTTP请求包括门户系统的系统ID、接收接口以及监测规则;
若接收到数据上报系统上报的设备数据,所述设备数据包括设备ID以及设备参数,根据所述设备ID以及预设的映射关系查找特征门户系统,所述映射关系为设备的设备ID与门户系统的系统ID的映射关系;
判断所述特征门户系统是否对所述设备ID对应的设备配置了监测规则;
若所述特征门户系统对所述设备ID对应的设备配置了监测规则,判断所述设备参数是否符合所述特征门户系统对所述设备ID对应的设备配置的监测规则;
若设备参数符合所述特征门户系统对所述设备ID对应的设备配置的监测规则,则向所述特征门户系统推送监测结果消息。
其进一步地技术方案为:门户系统的监测规则包括门户系统的系统ID、设备类型、监测条件以及监测结果。
其进一步地技术方案为:所述判断所述设备参数是否符合所述特征门户系统对所述设备ID对应的设备配置的监测规则,包括:
将所述特征门户系统对所述设备ID对应的设备配置的监测规则的监测条件转换为可以被表达式引擎执行的表达式;
从所述设备参数中获取表达式的变量;
将所述变量代入所述表达式中,并根据表达式引擎执行结果判断所述设备参数是否符合所述特征门户系统对所述设备ID对应的设备配置的监测规则。
其进一步地技术方案为:所述根据表达式引擎执行结果判断所述设备参数是否符合所述特征门户系统对所述设备ID对应的设备配置的监测规则,包括:
若所述表达式引擎执行结果为真,判定所述设备参数符合所述特征门户系统对所述设备ID对应的设备配置的监测规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亿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亿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65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