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机纤维用粘结剂和无机纤维垫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25991.3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0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有马尚市;内田昴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4H1/587 | 分类号: | D04H1/587;D04H1/4209;D04H1/4218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杜丽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机 纤维 粘结 | ||
本发明为无机纤维用粘结剂和无机纤维垫。该无机纤维用粘结剂特征在于,含有:(A)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100质量份、和(B)含有马来酸酐的共聚物的氨改性物:3质量份以上。如果使用本发明的无机纤维用粘结剂,能够制作具有接近酚醛树脂的复原率的无机纤维垫,另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自该无机纤维垫的放出量极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机纤维用粘结剂和用该粘结剂处理过的无机纤维垫,特别涉及一种无机纤维用粘结剂,该无机纤维用粘结剂对于适合用作建筑用的绝热材料、吸音材料等的无机纤维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放出极少,具有足够的厚度,并且给予优异的复原性。
背景技术
目前为止,由玻璃棉、岩棉等无机纤维制成的无机纤维垫已广泛用于产业用、住宅用的绝热材料、吸音材料。就无机纤维垫而言,一般采用以水溶性酚醛树脂作为主成分的粘结剂将无机纤维之间固定,成型为垫状而制造(例如日本特开昭58-070760号公报:专利文献1)。
但是,作为上述粘结剂的主成分使用的水溶性酚醛树脂一般使用甲醛作为交联剂,因此将粘结剂加热固化时,存在未反应的甲醛残留于无机纤维垫的问题。另外,存在固化后由于粘结剂的水解、缩合反应的进行也产生甲醛的问题。这种情况下,上述甲醛从制造后的无机纤维垫的表面、侧面放出。
关于如甲醛那样在常温常压下容易挥发到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近年来,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引起的室内空气的污染日益显现,同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被认为是原因之一的室内空气污染综合征等健康危害成为了问题。因此,在法律上对甲醛从建筑材料的放出量进行了规定。因此,为了使甲醛及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自建筑材料的放出量变得极少,使它们的含量变得极少被认为是有效的。
从无机纤维垫放出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粘结剂中所含的甲醛,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将粘结剂中使用的组合物制成不含甲醛的组合物。但是,以往的使用了以酚醛树脂为主成分的粘结剂的无机纤维垫的原料成本低,进而垫的复原率、表面强度等非常优异。因此,即使使用以不含甲醛的组合物作为主成分的粘结剂,也必须具有这些性能,但具备同等的性能困难。
为了应对上述问题,日本特开2005-299013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以丙烯酸系树脂系乳液作为主成分的粘结剂,另外,日本特开2006-089906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包含具有羧基等官能团的乙烯基共聚物的粘结剂。但是,使用这些粘结剂得到的无机纤维垫的复原率、表面强度等比使用包含水溶性酚醛树脂的粘结剂得到的无机纤维垫差。进而,本申请申请人也在日本特开2011-153395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含有具有羟基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和硼化合物的粘结剂。但是,使用该粘结剂得到的无机纤维垫虽然能够消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问题,但是与水溶性酚醛树脂相比,复原率、表面强度等略差。
在国际公开第2005/092814号(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马来酸酐与不饱和单体的不饱和共聚物(具体地,马来酸酐与丁二烯的不饱和共聚物),日本特开2012-136385号公报(专利文献6)中提出了马来酸酐与丙烯酸酯的共聚化合物,日本特开2016-108707号公报(专利文献7)和日本特开2016-108708号公报(专利文献8)中提出了马来酸共聚物(认为是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单烷基酯),日本特开昭60-046951号公报(专利文献9)中提出了异丁烯-马来酸酐的共聚物。通过向熔融玻璃将低浓度的水溶性粘结剂喷雾,从而制造由无机纤维制成的无机纤维垫,但上述的化合物等均缺乏在水中的溶解度,未必得到适合的水溶性粘结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8-0707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9901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08990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1-153395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59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