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焦炉烟气余热热能转换利用锅炉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525093.8 | 申请日: | 2018-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9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 发明(设计)人: | 孙正;花志田;宣秀宏;朱丽萍;董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正阳锅炉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F27D17/00;F23J3/00 |
| 代理公司: | 宁波智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55 | 代理人: | 吕军林 |
| 地址: | 224244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上锅筒 锅炉主体 对流管 锅炉 支架 焦炉烟气 连通设置 燃料燃烧 余热热能 上端 出气管 省煤器 下锅筒 二次利用 连接烟道 倾斜设置 竖直排列 外界连通 出水端 挡火墙 过热器 进水端 进水管 内侧壁 转换 侧壁 锅体 下端 余热 交错 容纳 能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焦炉烟气余热热能转换利用锅炉,包括支架和设置于支架上的锅炉,锅炉包括锅炉主体、锅炉主体上端具有用于容纳介质的上锅筒、锅炉主体下端具有用于燃料燃烧的下锅筒,上锅筒和下锅筒之间设置有对流管,对流管呈U型设置且对流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与上锅筒连通设置,上锅筒侧壁上插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水管,上锅筒的顶部插设有出气管,出气管与过热器相连,锅体主体的内侧壁上至少交错且倾斜设置有两挡火墙,支架上还设有多级竖直排列且相互连通设置的省煤器,锅炉主体和最上端的省煤器之间设有连接烟道。本发明对燃料燃烧产生的余热进行二次利用,减少能源的大量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锅炉,特别为一种新型焦炉烟气余热热能转换利用锅炉。
背景技术
现有生产生活中,余热锅炉为近些年大力推广的节能产品,其中余热锅炉是指利用燃料焚烧产生的废气来对介质进行加热的锅炉。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余热锅炉内部直通设置,并未在锅炉内部设置二次吸热装置,导致燃料焚烧产生的废气直接上升并顺着锅炉烟囱排出,使得废气中存在大量热量直接散发至外界,造成大量能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焦炉烟气余热热能转换利用锅炉,该锅炉的设置可以对燃料燃烧产生的余热进行二次利用,减少能源的大量的浪费。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焦炉烟气余热热能转换利用锅炉,包括支架和设置于支架上的锅炉,所述锅炉包括锅炉主体、所述锅炉主体上端具有用于容纳介质的上锅筒、所述锅炉主体下端具有用于燃料燃烧的下锅筒,所述上锅筒和下锅筒之间设置有对流管,所述对流管呈U型设置且所述对流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均与所述上锅筒连通设置,所述上锅筒侧壁上插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进水管,所述上锅筒的顶部插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过热器相连,所述锅体主体的内侧壁上至少交错且倾斜设置有两挡火墙,所述支架上还设有多级竖直排列且相互连通设置的省煤器,所述锅炉主体和最上端的省煤器之间设有连接烟道。
作为优选,所述挡火墙的数量为两个,两挡火墙倾斜且交错设置于锅炉主体的内侧壁上,所述挡火墙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15°≤α≤25°。
作为优选,α=20°。
作为优选,所述挡火墙在水平方向投影的直径均大于锅炉主体的半径。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与出气管相连的连接座,所述过热器设置于连接座的下方且所述过热器与所述连接座连通设置,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多个与过热器连通的出气阀。
作为优选,所述省煤器包括竖直排列设置的一级省煤器、二级省煤器以及三级省煤器,所述一级省煤器、二级省煤器以及三级省煤器自上而下依次连通设置,所述一级省煤器与所述连接烟道相连,所述三级省煤器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导气管。
作为优选,所述一级省煤器、二级省煤器以及三级省煤器一侧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一级省煤器和三级省煤器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烟道侧壁上竖直设置有烟道防暴器。
作为优选,所述一级省煤器与二级省煤器的连接处、二级省煤器与三级省煤器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吹灰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吹灰装置包括声波吹灰器、控制器以及放大器,所述声波吹灰器设置于连接处,所述放大器的数量为两个,两放大器的朝向分别为朝上和朝下设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声波吹灰器电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正阳锅炉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正阳锅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50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