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钛酸锰掺杂的氢化铝钠储氢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524153.4 申请日: 2018-05-28
公开(公告)号: CN108439331B 公开(公告)日: 2021-09-24
发明(设计)人: 徐芬;杨侠;孙立贤;于芳;张焕芝;郭晓磊;夏永鹏;陈沛荣;褚海亮;邹勇进 申请(专利权)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C01B3/00 分类号: C01B3/00;C01G45/00
代理公司: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代理人: 周雯
地址: 541004 广西***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钛酸锰 掺杂 氢化 铝钠储氢 材料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氢化铝钠储氢性能的材料,该材料由氢化铝钠和钛酸锰机械球磨制得。其初始放氢温度为75℃左右,第二步放氢温度在160℃左右,主要放氢在140℃~225℃区间内完成;加热到225℃时该复合储氢材料放出5.1 wt%~5.4 wt%的氢气。其制备方法包括:1)钛酸锰的制备;2)钛酸锰粉体掺杂的氢化铝钠储氢材料的制备。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经掺杂后的氢化铝钠具有较低的放氢温度;2、放氢量较大;3、放氢的速度快;4、原料成本低廉、合成方法及工艺简单、安全可靠。该材料在储氢材料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材料的储氢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钛酸锰掺杂的氢化铝钠储氢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氢能由于其高效、清洁、可再生等特点,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氢能的开发和利用涉及氢气的制备、储存、运输和应用等四大关键技术。由于氢气存在易燃、易爆、易扩散,以及常温常压下的体积能量密度低等问题,氢气的储存技术已成为氢能利用走向实用化、规模化的瓶颈。因此,发展高能量密度、高效率和安全性能高的储氢技术是当今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金属配位氢化物,因具有高的储氢容量,成为储氢材料研究和开发的重点。其中,氢化铝钠具有7.4 wt%的理论含氢量,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可商业化生产的配位氢化物之一,其开发和应用价值较高。然而氢化铝钠的放氢温度较高(其第一步放氢温度为220℃、第二步放氢温度为250℃,第三步放氢则需要425℃以上)、放氢产物的再吸氢条件较苛刻(200~400℃,10~40 MPa)、放氢再吸氢速度较慢以及循环稳定性差,这些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氢化铝钠的放氢再吸氢过程涉及晶体结构和化学键的破坏与重建,为了改善其储氢性能,研究者们展开了许多研究,常用的方法是催化剂掺杂和纳米化。催化氢化铝钠的催化剂有过渡金属卤化物、稀土卤化物、碳材料和含铝合金等,如Fan等以NaH和Al为原料在3MPa的氢压下高能球磨制备了铝氢化钠,然后分别用CeAl4和CeCl3对其掺杂,发现这两种催化剂的添加都能提高氢化铝钠的吸放氢性能,而掺杂了CeAl4的氢化铝钠可逆储氢量要比掺杂CeCl3的高,其中掺杂了CeAl4的氢化铝钠的可逆储氢量在4.77~4.92 wt%之间[Fan X,Xiao X, Chen L, et al. Active species of CeAl4 in the CeCl3-doped sodiumaluminiumhydride and its enhancement on reversible hydrogen storageperformance[J].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9, 41(44):6857-6859.]。对氢化铝钠进行纳米化处理主要有两种手段,一是借助高能球磨获得纳米尺度的颗粒;二是借助特定的纳米多孔基体对氢化铝钠进行纳米限域,常用的对氢化铝钠进行纳米限域的基体有介孔SiO2、介孔碳和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等。虽然已有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氢化铝钠的综合储氢性能仍需进一步提高,且制备工艺的简便性和原料价格也有待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氢化铝钠储氢性能的方法,即通过固相反应制备的钛酸锰对铝氢化钠进行掺杂来实现。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钛酸锰掺杂的氢化铝钠储氢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钛酸锰的制备,以碳酸锰和二氧化钛的摩尔质量比为(1~3):1,将碳酸锰与二氧化钛粉末进行研磨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煅烧,得到钛酸锰;

步骤2)钛酸锰掺杂的氢化铝钠储氢材料的制备,分别称取一定质量的氢化铝钠和钛酸锰,并将铝氢化钠和钛酸锰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球磨,得到钛酸锰掺杂的氢化铝钠储氢材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41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