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蒸煮提油智能进料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24005.2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29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沈欢;张斌;唐山青;彭清;王敏捷;曾德勇;范帅;刘美丽;耿金;颜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C11B13/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刘宏 |
地址: | 410205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煮提油 智能 进料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煮提油智能进料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多个蒸煮釜,每个蒸煮釜的进料管、出料管和蒸汽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电动阀,每个蒸煮釜上还设置有用于采集浆料重量信息的称重传感器;三相分离机,三相分离机的进料管与每个蒸煮釜的出料管均连接;控制器,分别与各电动阀、称重传感器通信连接,用于根据称重传感器的信号控制各电动阀按照设定逻辑顺序开闭使得同一时段内至少一个蒸煮釜处于出料状态、至少一个蒸煮釜处于蒸煮状态,并控制每个蒸煮釜依序进行进料、蒸煮和出料,以及控制三相分离机连续进料。本发明可实现出料与蒸煮的同时进行,系统可以实现连续不间断进料,从而节约工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蒸煮提油智能进料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餐厨垃圾集中处理已经成为城市环保评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餐厨垃圾成分比较复杂且含油率较高,处理之前必须先经过预处理,其中预处理以分选、破碎、蒸煮、提油为主体工艺,且该工艺为行业内应用相对较多的主流工艺。
如图1所示,传统的餐厨垃圾蒸煮提油进料系统主要包括:蒸汽电动阀101、蒸煮釜102、低液位传感器103、高液位传感器104、出料离心泵105、出料电动阀106以及三相分离机107。传统的餐厨垃圾蒸煮提油进料系统基本原理:蒸煮釜102开始进料,高液位传感器104发出信号,显示蒸煮釜102达到高液位时,蒸煮釜102不再进料,蒸汽电动阀101阀门打开,通入蒸汽进行加热,当蒸煮釜102温度达到上限值时蒸汽电动阀101阀门关闭,接着启动三相分离机107,出料电动阀106阀门打开,出料离心泵105启动,随后进入油水分离模式,直至所有浆料油水完全分离,三相分离机107随后进入清水冲洗模式,最后所有设备停机,一个工作周期结束。其中,低液位传感器103信号控制出料离心泵105的停机。
这种餐厨垃圾蒸煮提油进料系统,由于仅设有一个蒸煮釜102,且蒸煮釜102一般体积设计比较大,蒸煮釜102的出料和加热(蒸煮)往往不能同时进行,三相分离机107必须等待因而蒸煮釜102加热蒸煮完毕并出料方能继续进行分离处理,整个系统无法实现连续进料,导致工作周期延长,降低生产效率;全部靠人工操作,由此增加较多的操作工人,自动化程度低;同时,由于蒸煮提油操作区域温度较高,设备运转速度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导致安全隐患增加;低液位传感器103和高液位传感器104仅能够实现高低液位保护控制,无法精确测量实时浆料状态,不便于数据收集,难以建立大数据系统,无法为后期设备提升和改进提供较多的参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煮提油智能进料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传统蒸煮提油进料系统无法实现连续进料导致生产效率极其低下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煮提油智能进料系统,包括:多个蒸煮釜,每个蒸煮釜的进料管、出料管和蒸汽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电动阀,每个蒸煮釜上还设置有用于采集浆料重量信息的称重传感器;三相分离机,三相分离机的进料管与每个蒸煮釜的出料管均连接;控制器,分别与各电动阀、称重传感器通信连接,用于根据称重传感器的信号控制各电动阀按照设定逻辑顺序开闭使得同一时段内至少一个蒸煮釜处于出料状态、至少一个蒸煮釜处于蒸煮状态,并控制每个蒸煮釜依序进行进料、蒸煮和出料,以及控制三相分离机连续进料。
进一步地,三相分离机的进料管上设置有进料离心泵,进料离心泵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智能进料系统还包括:沥水罐,沥水罐的出料管与每个蒸煮釜的进料管均连接,沥水罐上还设置有用于采集浆料重量信息的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通信连接至控制器。
进一步地,沥水罐的出料管上还设置有出料离心泵,出料离心泵通信连接至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未经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40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