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DGKZ基因作为白血病检测的生物标志物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523895.5 申请日: 2018-05-28
公开(公告)号: CN108707666B 公开(公告)日: 2021-04-09
发明(设计)人: 董昌虎;李宏;晁旭 申请(专利权)人: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主分类号: C12Q1/6886 分类号: C12Q1/6886
代理公司: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代理人: 胡乐
地址: 712000***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dgkz 基因 作为 白血病 检测 生物 标志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发现并确认了DGKZ基因作为白血病检测的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具体可用于制备检测白血病的试剂或含有该试剂的试剂盒;相应的,某试剂中含有检测DGKZ基因的相应试剂,或者包含有上述某试剂的试剂盒,即能够用于检测白血病。应用本发明检测白血病,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有望成为白血病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的重要手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领域,涉及一种特定基因作为检测白血病的标志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白血病是一类常见的造血干祖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因白血病细胞自我更新增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留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白血病的发病率在中国为3-4/10万,在恶性肿瘤所致的死亡率位居第六位(男)、第七位(女);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死亡率更是名列前茅,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恶性疾病之一。我国急性白血病较慢性白血病多见(约5.5:1),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病率最高(1.62/10万)。

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治疗靶点识别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靶向治疗及分层治疗水平的进步,明显提高了AML临床疗效及总体生存率。但临床仍有部分难治性病例无法得到根治,同时对有些预后良好者又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度治疗问题。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白血病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之一。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微小残留病(minin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监测及预后判断等多个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NCCN的AML指南和中国AML(非APL)诊疗指南中专家共识均指出AML预后分组中预后良好组细胞遗传学包括t(8;21)(q22;q22)、inv(16)(p13;q22)、t(16;16)(p13;q22)、t(15;17),分子生物学包括正常核型伴NPM1突变,但在临床治疗中这类患者仍有部分难治和复发病例;预后不良组分子异常包括正常核型伴有单独的FLT3-ITD,而高危的FLT3-ITD阳性AML患者仍有明显的异质性,部分患者经常规诱导治疗可达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后续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可长期生存。因此需探究目前尚未明确的其他复杂因素的影响,如免疫因素、粘附分子及炎症因子表达等的作用。

发明内容

申请人对DGKZ基因进行了研究,具体如下:

DGKZ基因属于二酰甘油激酶家族,在细胞中过表达DGKZ,可逆转由于γ射线所导致的细胞周期阻滞,提示DGKZ在细胞周期进程及促进细胞增殖中发挥关键作用。在TNF-α的刺激下,DGKZ敲减的细胞一方面直接促进了IKB的磷酸化和P65亚基的磷酸化,最终导致IKK激活,另一方面促进了P65亚基与CBP复合体的形成,增强了NF-KB的反式激活,这是因为NF-KBp65亚单位和肿瘤抑制因子p53竞争含有CBP/p300共激活蛋白的复合物的数量;沉默DGKZ可显著上调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抑制p53的转录活性。在关于脑胶质瘤与DGKZ基因关系的研究中发现,沉默DGKZ基因后,脑胶质瘤细胞U87形成的集落数目减少,并且集落中的细胞数目也减少。DGKZ在正常的肝组织中不表达,而在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高表达,且癌组织中DGKZ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其表达与蛋白激酶C的表达成正相关。研究表明,DGKZ可通过调节细胞内信号级联反应中的二酰甘油水平和信号转导来减弱蛋白激酶C的活性,而蛋白激酶C是一种细胞质酶,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能够作用于细胞核中的转录因子,参与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在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发明确立了DGKZ基因可作为检测白血病的标志物,进而得出以下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DGKZ基因的一种用途,用于制备检测白血病的试剂或试剂盒。

进一步的,所述的检测为血清学检测或血液学检测。

进一步的,所述的试剂包括引物、探针、核酸芯片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38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