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常小数据采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23746.9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96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陶飞;邹孝付;左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3/38 | 分类号: | G06F1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杨学明;顾炜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数据 采集模块 时钟处理模块 状态检测模块 解码单元 适配单元 外部数据 物理媒介 采集 数据输入通道 解码 参考时钟 输出数据 数据变频 瞬态变化 状态判断 对齐 数据串 倍频 监测 检测 转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常小数据采集方法,该方法采用FPGA实现,包括:设计1个数据输入通道模块完成外部数据输入;设计2个异常小数据采集模块,每个采集模块包括1个物理媒介适配单元、1个物理解码单元,物理媒介适配单元完成数据串并转换,物理解码单元将输入数据进行解码和对齐;设计1个状态检测模块,完成对异常小数据采集模块输出数据的状态判断;设计1个时钟处理模块,作为各个模块的参考时钟,当状态检测模块检测到外部数据异常时,时钟处理模块完成时钟的倍频、去抖,确保时钟的高频精度,实现数据变频采集。本发明公开的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瞬态变化、短时段的异常小数据监测难、采全率低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异常小数据采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制造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生产现场设备的有效监控显得日益重要,生产现场设备不仅包括压力、振动、温湿度等各种传感器,也包括各种数控装备。数控装备是制造业的根基,关系到国家的国防,经济和产业安全,数控装备的信息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其核心制造模式-智能制造模式实施的成败。数控装备的智能物联作为工厂装备间信息传输的神经脉络,为以上模式提供决策所依赖的基础数据源,是智能制造模式下制造系统顺畅运行的保证。数控装备正常工作时的数据采样周期和数据量趋于稳定,此时传统采集方法可以实现数据的监测和采集;但是当数控装备本身出现重大故障隐患和受到外界致命扰动时,其输出的数据呈现产生时间随机、关联数据结构复杂、瞬时数据量爆发以及短时段的特点,传统采集方法无法及时采集异常数据,由于异常情况不多见,故相对于正常情况下的数据而言,可以将异常情况下的数据称为异常小数据。对于正常大数据的采集,传统方式是采用相对低频的采集方法;当异常发生时,需要同时采集正常大数据和异常小数据,此时如果采用低频采集方法,将会导致异常小数据无法有效采集,如果采用高频采集方法,将会导致采集数据量的急剧增大,这其中必然包括大量重复数据,降低数据采集效率。大量事故由于装备异常发现的不及时而导致。
因此,实现对装备异常工况下的数据采集亟需新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常小数据采集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瞬态变化、短时段的异常小数据监测难、采全率低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异常小数据采集方法,该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异常工况下现场设备产生的瞬态变化、短时段异常小数据监测难、采全率低的难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异常小数据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
(1)设计1个数据输入通道模块用于接收外部数据,实现对Modbus协议数据、EtherCAT协议数据、Powerlink协议数据、CANopen协议数据以及OPC UA协议数据的采集;建立1个一级缓存FIFO用于存储不同协议的数据;每种协议都设定唯一的ID,用于对一级缓存FIFO中的数据进行标识;
(2)设计2个异常小数据采集模块,即异常小数据采集模块1和异常小数据采集模块2,每个异常小数据采集模块包括1个物理媒介适配单元、1个物理解码单元,具体实现如下:
①物理媒介适配单元将一级缓存FIFO中的数据进行串并转换,实现高速串行数据到低速并行数据的转换,串并转换逻辑采用VHDL语言设计的状态机实现,并行数据位宽可设为8、16和32;建立1个二级缓存FIFO用于存储串并转换后的数据;
②物理解码单元将二级缓存FIFO中的不同协议数据解码得到净荷数据,并进行数据边界对齐,然后存储在三级缓存FIFO中;
(3)设计1个状态检测模块,完成对三级缓存FIFO中数据的状态判断,该状态检测模块采用VHDL语言设计的状态机实现;
(4)设计1个时钟处理模块作为数据输入通道模块、异常小数据采集模块1、异常小数据采集模块2和状态检测模块的参考时钟,具体实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37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硬盘ID连续拓扑结构及硬盘ID定位方法
- 下一篇:一种USB扩展功能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