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波浪型坭兴陶板的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22914.2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8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孙继旋;庞启硕;黄叔界;鲁敏;徐钰;韦欢芸;谢海燕;刘烨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钦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C04B33/13 | 分类号: | C04B33/13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李瑛 |
地址: | 535011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坯体 坯料 制作工艺 波浪型 酒石酸 陶板 烧制 柔韧性 坯料成型 坯体干燥 有效吸收 重量份 西泥 制备 修整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波浪型坭兴陶板的制作工艺,包括制备坯料、坯料成型、修整坯体、坯体干燥、坯体烧制,所述坯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东泥6~4份、西泥4~6份、酒石酸0.001~0.004份、LaCl30.01~0.04份。本发明在坯料中添加酒石酸和LaCl3,可以大大提高坯体的柔韧性,可以有效吸收坯体在烧制过程中的产生的破坯应力,避免坯体烧裂,对大型、特殊器型坯体尤为有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器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波浪型坭兴陶板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坭兴陶,指钦州坭兴陶,钦州坭兴陶与江苏宜兴陶、云南建水陶、四川荣昌陶被命名为我国的“四大名陶”。传统的钦州坭兴陶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制备坯料:坯料为陶土材料,选用横穿钦州市区的钦江以东的泥土(俗称东泥:为软质粘土,颜色为黄白色,含微量石英砂)和钦江以西地域的泥土(俗称西泥:是一种含铁量较高的紫泥石,颜色为紫红色,表面层有少量铁质浸染,为硬质粘土),将两者以一定重量配比混合,经研磨、脱水等一系列工艺制成坯料;(2)坯体成型:即用坯料捏造各种器型的坯体;(3)修整坯体:将坯体修整以达到设计要求;(4)装饰坯体:坭兴陶传统装饰工艺主要为白描和浮雕,白描效果即先在已干的泥坯上描绘图案的线条,然后以刀代笔,勾勒出字、画白描的效果;浮雕效果则全凭艺术家手工直接在泥坯上雕刻而成;(5)干燥坯体:采用室内干燥法、风干法、晒干法或其它干燥方法,使坯体水分排出;(6)烧制坯体:将装饰好的坯体装窑进行烧制。现在常规的烧制温度一般控制在1100~1200℃,烧制时间约为10小时。波浪型坭兴陶板由于其器型特别,十分容易烧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波浪型坭兴陶板的制作工艺,该工艺可以大大提高烧成率。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波浪型坭兴陶板的制作工艺,包括制备坯料、坯料成型、修整坯体、坯体干燥、坯体烧制,所述坯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东泥6~4份、西泥4~6份、酒石酸0.001~0.004份、La(NO3)30.01~0.04份。
酒石酸的羧基与La离子采取单齿、螯合的配位模式,构成了二维的波浪层状结构,二维的波浪层又通过氢键作用力的连接形成了三维立体结构,酒石酸与蒙脱石的层状结构相互穿插交错。又由于酒石酸有多个配位点,可以发生自由旋转,在坯体烧结过程中可以吸收强烈脱水带来的破坯应力,从而避免坯体烧结开裂,提高了坯体的烧成率。
各原料的重量份为:东泥6份、西泥4份、酒石酸0.001~0.004份、La(NO3)3 0.01~0.04份。
所述坯体烧制将大型器皿坯体放入窑炉中,先以每小时升高80~130℃的升温速度将窑炉内温度升至450~550℃,再以每小时升高140~180℃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150~1200℃,并保温烧制1~2h后,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出窑。
所述冷却是先以每小时降低140~180℃的降温速度将窑炉内温度降至800~850℃,再以每小时降低80~130℃的降温速度降至400~450℃,最后以每小时降低140~180℃的降温速度降至室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坯料中添加酒石酸和La(NO3)3,可以大大提高坯体的柔韧性,可以有效吸收坯体在烧制过程中的产生的破坯应力,避免坯体烧裂,对大型坯体尤为有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钦州学院,未经钦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29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蜂窝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薄微晶柔光砖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