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激光增材制造的零件切片与支撑文件配对方法与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521767.7 | 申请日: | 2018-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45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新;葛金;梅建华;于妍;姜作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滨湖机电技术产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6/16 | 分类号: | G06F16/16;G06F16/185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2 | 代理人: | 向彬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激光 制造 零件 切片 支撑 文件 配对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激光增材制造的零件切片与支撑文件的配对方法:在批量载入的多个层切文件中区别并归类用于描述零件和支撑件的层切文件;对每一个用于描述零件的层切文件在用于描述支撑件的层切文件类别中寻找与其文件名存在关联性的用于描述支撑件的层切文件;根据同名的零件与支撑件层切文件的最小包围盒关联性判断同名零件层切文件与支撑件层切文件是否匹配。本发明采用文件名和最底层高度区分了零件层切文件和支撑层切文件,降低了在预处理零件文件时命名错误和遗漏生成支撑所造成的激光增材加工失败的风险;通过最小包围盒的空间关系,进一步确认了支撑件与零件的配对关系,防止了多个同名零件空间叠放造成的错误配对问题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3D打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激光增材制造的零件切片与支撑文件配对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又称3D打印技术,它是一种以数字零件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为了防止在激光增材制造中刮板运动对加工箱体内烧结或固化的半成品的扰动而产生倾倒等问题,需要对零件文件生成支撑文件,并在对零件进行3D打印前先3D打印零件对应的支撑件,并使得支撑件与基板、支撑件与零件件之间形成较为牢固的连接。在使用第三方切片软件和支撑生成软件分别实现对零件的切片和支撑生成时,需要将零件层切文件和支撑层切文件导入到激光增材制造控制软件中。
在激光增材制造中,为了节省制造成本和提高激光增材制造效率,常常将多个较小的零件同时放入一个加工箱体内制造。当导入零件层切文件和支撑层切文件时,如果在软件界面上实现严格的零件与支撑匹配控制可能引入人工错误和人工工作量,如果直接批量导入层切文件,层切文件之间的零件与支撑匹配关系就需要重新识别。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激光增材制造的零件切片与支撑文件配对方法与系统,其目的在于能够在激光增材制造的控制软件中识别批量载入的多个零件切片文件和批量载入的多个支撑文件之间的对应关系,由此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自动识别批量导入的多个零件切片文件和多个支撑文件之间的匹配关系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激光增材制造的零件切片与支撑文件的配对方法,包括:
在批量载入的多个层切文件中区别并归类用于描述零件的层切文件和用于描述支撑件的层切文件;
对每一个用于描述零件的层切文件在用于描述支撑件的层切文件类别中寻找与其文件名存在关联性的用于描述支撑件的层切文件;
验证同名的零件层切文件与支撑件层切文件的最小包围盒关联性,根据最小包围盒关联性判断同名零件层切文件与支撑件层切文件是否匹配。。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区别并归类用于描述零件的层切文件和用于描述支撑件的层切文件,具体为:
若层切文件的文件名中包含用于标志支撑件的字符串,并且层切文件中最底层高度为0,则该层切文件为支撑件层切文件,否则该层切文件为零件层切文件;或者,
若层切文件的文件名中包含用于标志为支撑件的字符串,并且层切文件中Z轴最小值为0,则该层切文件为支撑件层切文件,否则该层切文件为零件层切文件。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区别并归类用于描述零件的层切文件和用于描述支撑件的层切文件,具体为:若层切文件中的几何部分的轮廓线描述中存在非封闭轮廓线,则该层切文件为支撑件层切文件。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文件名存在关联性具体为:
当用于描述零件的层切文件去除尾缀后的文件名剩余部分与用于描述支撑件的层切文件去除用于标志支撑件的字符串和尾缀后的文件名剩余部分相同,且支撑件和零件的层厚相同,则文件名存在关联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滨湖机电技术产业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滨湖机电技术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17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场景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时变工况下动力电池的寿命预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