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滚水坝促进过饱和DO释放的方法、实验装置及释放规律的研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20145.2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27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冯镜洁;袁酉铨;李然;李克锋;王远铭;蒲迅赤;梁瑞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E02B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刘双兰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水坝 促进 过饱和 do 释放 方法 实验 装置 规律 研究 | ||
1.一种利用滚水坝促进过饱和DO释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下游河道水流入口位置设置沿河道流向的滚水坝;滚水坝整体为长方体结构;通过设置滚水坝,影响河道的水流深度,而水深会影响过饱和DO释放速率;当河流深度较浅时,过饱和DO释放速率明显加快;此外,滚水坝还会使河床地形发生变化,这也会引起水力调节随之发生变化,在跌水过程中增加了水体与大气的接触面积,而且提高了局部水体的紊动,有助于过饱和DO的释放;考虑到河道的宽度以及河道的地势及水流条件,为了更好地促进河道水流中过饱和DO的释放,所述滚水坝的长高比为80:1~10:1。
2.一种利用滚水坝促进过饱和DO释放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实验水槽(1)、位于实验水槽(1)上游的三角堰(2)、位于三角堰(2)后方的静水池挡板(3)和位于静水池挡板(3)后方的滚水坝(5);滚水坝是由宽0.5m、长1.0m、高0.05m的模块叠加组合而成;所述滚水坝(5)起始位置位于静水池挡板(3)后方1.0米位置;所述滚水坝坝前及坝后分别设置DO测定仪(6);所述滚水坝(5)的宽与实验水槽(1)内侧宽度相等,滚水坝长高比为80:1~10:1;所述三角堰(2)为直角三角堰。
3.一种利用滚水坝促进过饱和DO释放规律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装置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在实验水槽内自上游开始依次布置三角堰、静水池挡板,并向实验水槽内注入DO过饱和水;
(2)待实验水槽内水流流态稳定后,用DO测定仪分别测量实验水槽内上游及下游水流稳定段水体中的DO饱和度值,并记录好实验数据;
(3)在实验水槽内静水池挡板后方1.0米位置布置滚水坝;
(4)待实验水槽内水流流态稳定后,用DO测定仪分别测量实验水槽内滚水坝坝前及坝后水流稳定段水体中的DO饱和度值,并记录好实验数据;
更换不同尺寸的滚水坝,重复步骤(3)-(4),得到不同工况下过饱和总溶解气体随滚水坝尺寸变化的释放规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滚水坝促进过饱和DO释放规律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DO过饱和水流量为2.4~9.7L/s;所述DO过饱和水中DO过饱和度为180%~1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2014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声波轨道探伤仪
- 下一篇:多沙河流水质水量一体化配置与调度方法及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