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催化剂改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17914.3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55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胡松;池寰瀛;李寒剑;向军;苏胜;汪一;许凯;何立模;徐俊;韩亨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37/34 | 分类号: | B01J37/3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樊戎;唐玲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电弧 等离子体 催化剂 改性 装置 | ||
1.一种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催化剂改性装置,包括等离子体发生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1)顶部连有反应腔(2),所述反应腔(2)顶部连有腔盖(3);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1)上设有一级主进气口(1.1)和用于输送冷却气和平衡气的二级进气口(1.2);所述反应腔(2)包括顶端的反应腔顶部(2.1)、中部的反应腔喉部(2.2)及底端的反应腔底部(2.3),所述反应腔(2)横断面从顶端和底端向中部逐渐缩小,所述反应腔喉部(2.2)设有催化剂进料口(2.21),所述反应腔(2)顶部连有测温机构(4);所述腔盖(3)上设有出气口(3.1)和改性催化剂出料口(3.2);
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1)包括固定座(1.3),阴极(1.4)及阳极管(1.5),所述固定座(1.3)包括底部的一级进气腔(1.31)和顶部的二级进气腔(1.32),所述一级主进气口(1.1)设于所述一级进气腔(1.31)上,所述二级进气口(1.2)设于所述二级进气腔(1.32)上;所述阴极(1.4)固定在所述一级进气腔(1.31)内,所述阳极管(1.5)固定在所述二级进气腔(1.32)内,所述阴极(1.4)顶部伸入所述阳极管(1.5)底部,且所述阳极管(1.5)底部与所述一级进气腔(1.31)相通,所述阳极管(1.5)顶部与所述反应腔(2)底部相通,所述二级进气腔(1.32)与所述反应腔(2)底部相通;
所述腔盖(3)成半球形,所述改性催化剂出料口(3.2)位于所述腔盖(3)顶部中心处,所述出气口(3.1)垂直于所述腔盖(3)的圆弧切线方向且位于所述催化剂出料口(3.2)下方;
所述固定座(1.3)与所述反应腔(2)间连有压板(5),所述压板(5)将所述阳极管(1.5)压紧固定于所述固定座(1.3)上,所述压板(5)上开有用于连通所述阳极管(1.5)和所述反应腔(2)的一级出气口(5.1),所述压板(5)上还开有用于连通所述二级进气腔(1.32)和所述反应腔(2)的二级出气口(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催化剂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管(1.5)呈渐缩喷管状,横断面从两端向中间逐渐缩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催化剂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进气腔(1.31)内设有稳流机构(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催化剂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1.4)顶部裸露,底部包裹绝缘层(1.41),所述固定座(1.3)底部卡有卡套(7),所述阴极(1.4)底部与所述卡套(7)间连有紧固件(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催化剂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1.41)底端连有阴极接线端子(1.4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催化剂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5)上连有阳极接线端子(1.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791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