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换向减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17523.1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87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黄康;刘泽链;邱明明;王强;张怡然;周哲;刘爱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3/14 | 分类号: | F16H3/14;F16H57/023;F16H55/08;F16H55/17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孙琴;何梅生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向 减速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可换向减速装置,包括空心的壳体,壳体内设置有驱动齿轮、两个从动齿轮、两个从动轴、两个主动锥齿轮、两个从动锥齿轮、套筒、差速轴、差速器,驱动齿轮固定在变速箱的输出轴端部,驱动齿轮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两个从动齿轮,两个从动齿轮的齿数均大于驱动齿轮的齿数,两个从动齿轮分别固定套装在两个从动轴的前端,每个从动轴上设有离合器,两个主动锥齿轮分别固定套装在两个从动轴的后端,每个从动锥齿轮的齿数大于相应主动锥齿轮的齿数,两个从动锥齿轮固定在同一个套筒上,差速器设置在套筒内部,套筒内部左端固定设置差速轴,差速器的两个行星轮转动套装在差速轴上。本发明优点:在具备多倒挡的同时实现动力传动系统的一体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车、越野型汽车的动力传动系统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可换向减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大多数车辆的倒挡均是通过变速箱中的惰轮实现,且倒挡挡数一般不超过二挡,对于某些特殊功能的越野型汽车和工程车,无法实现多倒挡挡位,达不到预期的动力性能。并且主减速器与差速器集成度不够高,动力传动系统体积较大,从而振动噪声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换向减速装置,以期在具备多倒挡的同时实现动力传动系统的一体化,提高传动效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可换向减速装置,所述减速装置是以变速箱的输出轴作为驱动轴,所述减速装置包括空心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驱动齿轮、两个从动齿轮、两个从动轴、两个主动锥齿轮、两个从动锥齿轮、套筒、差速轴、差速器,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伸入到壳体内部,所述驱动齿轮固定在变速箱的输出轴端部,所述驱动齿轮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与驱动齿轮相啮合的两个从动齿轮,两个从动齿轮的齿数均大于所述驱动齿轮的齿数,两个从动齿轮分别固定套装在两个从动轴的前端,每个从动轴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两个从动轴左右平行设置,每个从动轴上设有离合器,两个主动锥齿轮分别固定套装在两个从动轴的后端,两个从动锥齿轮分别与两个主动锥齿轮相啮合,每个从动锥齿轮的齿数大于与其相啮合的主动锥齿轮的齿数,且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的轴心线相垂直,两个从动锥齿轮固定在同一个套筒上,所述差速器设置在套筒内部,所述套筒内部左端固定设置差速轴,所述差速轴的轴心线与从动锥齿轮的轴心线相垂直,所述差速器的两个行星轮转动套装在所述差速轴上,所述差速器的左、右输出轴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差速器的左输出轴向左伸出壳体的左端,所述差速器的右输出轴穿过套筒中心后伸出壳体的右端。
所述差速器的两个行星轮分别通过第一轴承转动套装在所述差速轴上。
所述套筒内部通过第二轴承转动套装在所述差速器的右输出轴上。
两个所述从动轴分别转动设置在轴承支座上。
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通过第三轴承转动支撑在壳体上,所述差速器的左、右输出轴分别通过第四轴承转动支撑在壳体上。
所述差速器设置在所述套筒内部左段,所述套筒内部左段内径大于右段内径。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可换向减速装置,采用动力传动系统结构集成一体化设计,实现了二级减速器与差速器的高度一体化,有效地减少了传动系统的质量和体积,同时传动系统轴向尺寸和壳体的总体积大大减小,结构更加紧凑,提升整车的可用空间,降低生产成本。
2、本发明提供的可换向减速装置,与所述变速箱的输出轴相连,通过改变两个离合器的结合状态可实现车辆前进挡与倒挡切换,且前进挡与倒挡挡数相同。通过取消变速箱倒挡惰轮,减小了变速箱体积与重量而同时增加了倒挡的挡数,为车辆提供更强的动力性,以应对各种工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75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