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药剂二次水力强化混凝沉淀池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17250.0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3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宏远;杨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B01D21/02;B01D21/08;B01D21/2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次布 水墙 强化混凝沉淀 斜板沉淀区 二次布水 水力混合 水平圆孔 沉淀区 进水区 清水区 污泥区 泥斗 平流 水力 锯齿形溢流堰 刮泥装置 间隔设置 交叉排列 倾斜向上 相间排列 依次连接 顺水流 池体 墙孔 墙墙 斜板 圆孔 后排 平行 前排 轨道 | ||
1.无药剂二次水力强化混凝新型沉淀池,包括顺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进水区、平流沉淀区、二次水力混合区、斜板沉淀区、污泥区及清水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区设有一面一次布水墙(1);所述的平流沉淀区在池体沿池长方向的两侧设有轨道(3),机械排泥装置的行走机构设置在轨道(3)上,机械刮泥装置(2)的刮泥机构设置在平流沉淀区的池底;所述的二次水力混合区包括二次布水墙(6)和三次布水墙(7);所述的斜板沉淀区安装一套斜板沉淀装置(8);所述的污泥区包括池底(4)前部的前排泥斗(5)和后部的后排泥斗(9);所述的清水区采用锯齿形溢流堰(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药剂二次水力强化混凝新型沉淀池,其特征在于:二次布水墙(6),位于沉淀池的中间位置,由钢筋混凝土材料预制或钢板或其他相同结构强度的材质制成,墙体厚度为5~10cm,墙孔从上至下,由孔径相同的水平圆孔和45°倾斜向上圆孔交叉排列,上下相邻两孔间距大于墙厚,孔的直径均为5~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药剂二次水力强化混凝新型沉淀池,其特征在于:三次布水墙(7),为不锈钢材质,墙体厚度为2cm,墙孔为圆形,直径2cm,均匀相间分布于整个墙体,比进水区的一次布水墙(1)分布致密,单孔面积更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药剂二次水力强化混凝新型沉淀池,其特征在于:二次布水墙(6)和三次布水墙(7),两墙间距大于相邻水平圆孔和倾斜圆孔之间的距离,开孔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20%,第一排孔口距水面0.12~0.15m,最下排孔口距池底0.3~0.5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药剂二次水力强化混凝新型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斜板沉淀装置(8),包括若干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斜板,斜板以60°的倾斜角均匀布置于斜板沉淀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药剂二次水力强化混凝新型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底(4)的池底纵坡范围在0.005-0.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药剂二次水力强化混凝新型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排泥斗(9)包括若干相同的排泥斗,位于二次水力混合区和斜板沉淀区的下方,所有排泥斗底部设有一根排泥支管(10),排泥支管连接到一根排泥干管(1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725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处理明胶废水的刮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