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低紫外与高绿光的固体激光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16995.5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7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赞;徐香;魏唯;刘淑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科世纪激光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S3/094 | 分类号: | H01S3/094;H01S3/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张义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东丽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激光器 泵浦光源 绿光 激光器输出功率 激光发射能级 激光增益模块 发热量 光转化效率 激光器系统 普遍适用性 倍频模块 泵浦模块 单块晶体 红外激光 绿光激光 系统功耗 波长 泵浦 基态 控温 转化 紧凑 激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低紫外与高绿光的固体激光器,包括:泵浦模块,用于将基态电子直接泵浦到激光发射能级以产生泵浦光源;激光增益模块,用于将泵浦光源转化为激光;倍频模块,用于将红外激光同时转化为紫外与绿光激光。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结构简单且紧凑;2.光转化效率高,利用率高;3.单块晶体发热量小,控温功率低;4.激光器输出功率高,整个系统功耗极低;5.适用于不同波长的激光器系统中,在原理上具有普遍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定激光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低紫外与高绿光的固体激光器。
背景技术
目前,各类激光器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通讯、医疗、科研等许多领域,引起了革命性的突破。固体激光器更是在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例如食品标识、半导体材料加工、切割焊接、医疗设备等等,根据用途的不同,紫外激光器应用在打标、切割加工等,绿光激光器也应用图像显示、近视手术等不同行业。
通过晶体将泵浦光转换为1064nm红外激光,再经倍频对1064nm红外光进行转换,实现紫外激光和绿光激光同时在不同的位置输出,实现了废光(绿光)的收集利用和双路激光激光器的研制。然而,该种仍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由于两者同时使用一种泵浦光,绿光的功率还不够高,而且对于同时输出两种激光的切换使用问题,结构的复杂程度增加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低紫外与高绿光的固体激光器。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低紫外与高绿光的固体激光器,包括:泵浦模块,用于将基态电子直接泵浦到激光发射能级以产生泵浦光源;激光增益模块,用于将泵浦光源转化为激光;倍频模块,用于将红外激光同时转化为紫外与绿光激光。
优选地,所述泵浦模块包括泵浦二极管、温度控制器、直流驱动电源,其中:泵浦二极管在直流驱动电流的驱动下产生泵浦光;温度控制器用于控制泵浦二极管的温度。
优选地,所述泵浦光的波长为808nm。
优选地,所述泵浦模块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泵浦二极管输出光方向上的耦合透镜,其中:所述耦合透镜用于调整泵浦光模式。
优选地,所述耦合透镜还用于调整泵浦光入射平面单块晶体的角度和位置。
优选地,所述激光增益模块包括单块环形振荡腔,以便泵浦光源在所述单块环形振荡腔中进行振荡以转化为激光。
优选地,所述单块环形振荡腔为平面单块晶体。
优选地,所述平面单块晶体包括六个面,其中有四个面置于晶体座内,另外两个面一个面为输入耦合面,另一个面为输出耦合面,以便入射光在这两个面之间振荡,以便与倍频配合使用,使泵浦光能最大效率的转化。
优选地,所述激光增益模块还包括热沉,其中:所述平面单块晶体设置在所述热沉上。
优选地,所述激光增益模块还包括输入匹配透镜和输出匹配透镜,其中:泵浦光通过所述输入匹配透镜入射到所述非平面单块晶体中,所述非平面单块晶体输出的激光通过所述输出匹配透镜输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结构简单且紧凑;2.光转化效率高,利用率高;3.单块晶体发热量小,控温功率低;4.激光器输出功率高,整个系统功耗极低;5.适用于不同波长的激光器系统中,在原理上具有普遍适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激光器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科世纪激光技术(天津)有限公司,未经国科世纪激光技术(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69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