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连续配料装置及配料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515215.5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45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付登升;刘兴邦;李林涛;徐杰;刘永滨;张国辉;侯小垒;陈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源防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代理公司: | 扬州云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89 | 代理人: | 于长青 |
地址: | 2627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沥青 防水 卷材 连续 配料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连续配料装置及配料方法,涉及沥青防水卷材生产技术领域,包括三个通过若个管路串联的三个反应釜。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以实现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半成品的连续化的生产,生产过程节能环保,产品的一致性好,可以实现防水卷材大规模连续生产,从而进一步提高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商品化。
本发明涉及沥青防水卷材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连续配料装置及配料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基础设备的建设,需要做防水的地方越来越多,在我国改性沥青类的防水卷材仍有最大的市场占有率。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的生产主要有配料和成型两大过程,其中配料过程是决定产品最终质量的关键因素。
现有配料方式全部为间歇式的配料,间歇式的配料模式因为每一釜都有加料、搅拌、升降温、研磨和放料的过程,因而严重制约了配料的能力,也就制约了产品的产能;由于间歇式的配料模式无法保证每一釜配的料都完全一致,从而影响了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同时这种配料方式因为多次和升降温而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不利于节能,而多次的进出料增加了物料暴露的次数,也不利于环保;因为每次的配料数量受制于釜的大小,难以实现大规模化的生产。
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此种生产方式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连续配料装置及配料方法,可以实现连续化的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连续配料装置,包括三个带有搅拌机构和加热腔的反应釜,分别为1#反应釜、2#反应釜和3#反应釜;以及四个添加剂容器,分别为1#容器、2#容器、3#容器和5#容器,所述的1#容器、2#容器均与所述的1#反应釜管路连通,所述的3#容器与所述的2#反应釜管路连通,所述的5#容器与所述的3#反应釜管路连通;所述的1#反应釜设置有1#进料口、1#出料口和1#循环进料口;所述的2#反应釜设置有2#进料口、2#出料口和2#循环进料口;所述的3#反应釜设置有3#进料口和3#出料口;所述的1#进料口设置有进料管,所述的1#出料口与所述的2#进料口之间设置有1#出料支路,所述的1#出料口与所述的1#循环进料口之间设置有2#出料支路;所述的2#出料口与所述的3#进料口之间设置有3#出料支路,所述的2#出料口与所述的2#循环进料口之间设置有4#出料支路;所述的3#出料口上设置有出料管。
优选的,还包括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的1#反应釜的加热腔设置有1#进油口和1#出油口,所述的1#进油口与进油管之间设置有1#进油支路,所述的1#出油口与所述的出油管之间设置有1#出油支路;所述的2#反应釜的加热腔设置有2#进油口和2#出油口,所述的2#进油口与进油管之间设置有2#进油支路,所述的2#出油口与所述的出油管之间设置有2#出油支路;所述的3#反应釜的加热腔设置有3#进油口和3#出油口,所述的3#进油口与进油管之间设置有3#进油支路,所述的3#出油口与所述的出油管之间设置有3#出油支路。
进一步的,所述的1#进油支路上设置有1#阀门,所述的2#进油支路上设置有2#阀门,所述的3#进油支路上设置有3#阀门,所述的1#出料支路上设置有4#阀门,所述的3#出料支路上设置有5#阀门,所述的2#出料支路上设置有6#阀门,所述的4#出料支路上设置有7#阀门,所述的出料管上设置有8#阀门。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1#出料口与所述的1#出料支路、2#出料支路之间的管路设置有1#胶体磨,所述的2#出料口与所述的3#出料支路、4#出料支路之间的管路设置有2#胶体磨。
优选的,所述的2#出料口通过5#出料支路连通至浸油罐。
一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连续配料方法,采用上述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连续配料装置,其中,1#容器内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2#容器内为软化油,3#容器内为聚丙烯,5#容器内为滑石粉;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源防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宏源防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52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前驱体的反应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制备锂电池电解液的反应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