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烧结窑的节能工艺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15064.3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1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军;刘嘉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济市海军新型墙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7D19/00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冷锦超 |
地址: | 044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窑孔 砖坯 风量传感器 负压传感器 热能传感器 控制系统 风道 负压风机 节能工艺 烧结 烧结窑 风量 焙烧 节能 方法和装置 脱硫除尘塔 程序控制 废气污染 热量流失 出风口 低能耗 电连接 烧结砖 预热 烘干 阀门 内燃 烟气 高产 节约 调控 能源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烧结窑的节能工艺方法及装置,将待烧结的内燃砖坯码至窑孔内,利用其他窑孔产生的烟气对待烧结的砖坯进行预热及烘干;调控窑孔风量,控制砖坯焙烧温度;所述风量通过控制系统程序控制。所述装置,包括两两相连的窑孔、风道、热能传感器、风量传感器、负压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所述窑孔内设置有风道,所述窑孔设置有若干热能传感器,所述风道设置有一个风量传感器、两个负压传感器;所述窑孔之间连接,最后一个窑孔的出风口通过一负压风机连接有一脱硫除尘塔。所述热能传感器、风量传感器、负压传感器、负压风机和调节阀门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本发明解决了烧结砖废气污染及热量流失,节约能源,优质高产、低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节能烧结窑的节能工艺方法和装置,属于烧结砖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采用内燃法生产砖,需要用优质燃煤进行点火,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主要通过生产原料自身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焙烧。内燃砖窑生产过程中,焙烧烧结砖时窑型结构、通风设备和码窑形式决定窑内通风的大小及燃烧速度、焙烧的火行速度,同时决定了成品的焙烧效果。当窑型结构合理、通风大小适当、码窑形式合理、焙烧操作适当时,就可以达到优质高产、低能耗的焙烧目的。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人工经验判断,其虽然可以实现对砖窑的控制,但是其控制稳定性较差而且控制精度也有限,会影响其适用性和实用性,以烧制的砖瓦质量无法得到控制。同时,由于需要专门的工人在砖窑上方巡视,用工成本提高,工人的工作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难以满足实际生产和市场的需求。
因此就需要依据原料性能设计出合理的窑型及长度,选择合适的通风设备,及时监控各区域烧结温度,结合烧结温度及烧成周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烧结温度曲线,作为实际生产中的温控依据。
由于砖烧制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二氧化硫和粉尘的尾气,并且携带大量的热量排放于空气之中,严重危害环境,并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烧结窑的节能工艺方法和装置,能有效降低能耗、使废物循环利用、节省人力成本,且自动化程度高,成品率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节能烧结窑的节能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节能烧结窑的窑孔内上、下、中心和边部分别安装若干热能传感器;
将待烧结的内燃砖坯码至窑孔内,将其他窑孔烧结产生的烟气引入待烧结的砖坯,对其进行预热及烘干,通过调控风量来控制烟气的流速;通过窑孔内安装的热能传感器,严格监控各处砖坯的温度;
对完成预热后的砖坯进行焙烧,通过调控窑孔风量,严格控制砖坯焙烧程度,并用热能传感器监控,使得窑孔上、下、中心和边部的温差小于30℃;
所述风量调控通过控制系统程序控制。
所述窑孔为隧道窑、轮窑、旋转窑中的一种。
一种节能烧结窑的节能装置,包括两两相邻的窑孔、风道、热能传感器、风量传感器、负压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所述窑孔之间互相连通,所述窑孔内壁上、下、中心和边部设置有若干热能传感器;所述窑孔一侧底部设置有风道进风口,所述窑孔与风道通过风道进风口连通;所述风道为一条贯通的管道,管道尾部设置有一个风道出风口,中部设置有若干风道进风口,每个风道进风口连接一个窑孔;所述风道内设置有两个负压传感器,所述风道出风口处设置有一个风量传感器;
所述风道出风口处通过一负压风机连接一脱硫除尘塔;
所述风道进风口和风道出风口均设置有调节阀门;
所述热能传感器、风量传感器、负压传感器、负压风机和调节阀门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所述热能传感器的数量为1-30个。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可编程控制器和显示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济市海军新型墙材有限公司,未经永济市海军新型墙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50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