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承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14970.1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9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周兴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泰高科装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66 | 分类号: | F16C33/66;F16C37/00 |
代理公司: | 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座 轴承盖 轴承 出油口 进油口 内腔连通 轴承结构 内腔 轴承技术领域 可拆卸连接 轴承座内腔 导油通道 导油通路 功能需求 密封作用 轴承设置 内腔中 润滑油 旋转部 散热 空腔 装入 流出 清洁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轴承结构,包括轴承、轴承座和轴承盖,轴承盖与轴承座可拆卸连接,并与轴承座围成内腔,至少一个轴承设置于内腔中,轴承座上设有与内腔连通的进油口,轴承盖上设有与内腔连通的出油口。本发明按照设备旋转部功能需求选择相应形式的轴承装入轴承座内腔中,通过轴承座的进油口、轴承座的内腔、轴承及轴承盖的出油口共同构成轴承结构的导油通路,轴承座上的进油口和轴承盖上设置出油口可保证轴承两端均都有导油通道,润滑油通过进油口进入空腔的轴承内部起到润滑、散热、清洁、密封作用后通过出油口流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结构。
背景技术
轴承的应用提高了机械旋转部件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传动损耗。
在设备维修作业中,轴承一旦发生损坏是无法继续使用的,需要更换新品,但是在更换新品时,设备处于停产状态,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去维护。因此,如何能让轴承在运转时减小损坏,提升机械的使用寿命,依旧是要解决的问题。
在设备设计初期对轴承的选择至关重要,设计时如果设备在大负载、高转速下,需要轴承在最佳状态下运转,会有很多苛刻的条件要满足。例如,轴承在高负载情况下还要考虑轴承的受力状态,在高转速下又需要得到充分润滑及散热。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轴承结构难以满足大负载高转速下充分润滑和散热的要求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承结构,包括轴承、轴承座和轴承盖,所述轴承盖与所述轴承座可拆卸连接,并与所述轴承座围成内腔,至少一个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轴承座上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进油口,所述轴承盖上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出油口。
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轴承之间设有垫圈,所述垫圈上设有将所述内腔与所述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之间的间隙连通的导油通孔。
其中,所述内腔沿所述轴承的径向分为第一腔部和第二腔部,所述第一腔部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二腔部与所述出油口连通,且所述第一腔部的内壁与所述轴承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其中,所述第二腔部的内壁与所述轴承的外表面接触;或所述第二腔部与所述轴承的轴向垂直的内壁与所述轴承的端面之间具有间隙。
其中,所述垫圈包括内圈垫圈和外圈垫圈,所述内圈垫圈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轴承的内圈之间,所述外圈垫圈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轴承的外圈之间,所述外圈垫圈设有导油孔,所述导油孔与所述内圈垫圈和所述外圈垫圈之间的间隙共同形成所述导油通孔。
其中,所述出油口的位置对应所述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之间的间隙。
其中,所述进油口位于所述轴承座的外圆周面上。
其中,所述轴承座具有第一凹槽,所述轴承盖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共同形成所述内腔。
其中,所述轴承盖与所述轴承座通过螺栓连接。
其中,所述轴承座与所述轴承盖上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轴承的内圈同轴设置,以使轴可依次穿过所述轴承座、所述轴承的内圈和所述轴承盖。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泰高科装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东泰高科装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149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轴瓦减磨防护层
- 下一篇:一种用于发动机主轴轴承滑油的密封结构